生活越便捷,对现代化工具依赖性越强,夏天来临,气温一旦破30度,大家便叫苦连天,恨不得一直宅在空调房里不用外出。
回望小时候,那时连电也没有,炎炎夏日中,反而没有对消暑方式有过多的依耐感。日子过得一样有滋有味。当然那时自有简单方便的避暑选择,比如说一头扎进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放上竹席躺在凉风习习的院子里,当然最常用的非扇子莫属。农家人经济不宽裕,买上档次的折扇,精彩绝伦的布扇等等基本不可能,基本都是自己编扇子,原料信手拈来。有棕榈叶的,有篾丝的,有芭蕉叶的,硬纸板的……最普及和大众化的是用麦秆编成。
编扇的准备工作,小麦成熟时就开始了,大家会留意哪家小麦的麦秆粗壮洁白,并暗暗记下。等到收小麦时,小姐妹会讨要一些去,主人都很乐意满足大家的要求。
我家的麦杆有一次被村里的姑娘们看中,姐姐内心的那种高兴溢于言表。收麦子时,三番五次的提及这些麦秆的用途,好像要分享出去的是无价之宝一般。
小麦收回来后,经过脱粒,空麦把在太阳下暴晒,目的是通过暴晒,瞬间晒干水分,避免存放时变色或发霉。
过了春夏最忙碌时节,天气慢慢炎热起来,相对农活要少些时,姐姐和村里的姑娘们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拿出千挑万选的麦把,从中挑选上半截没有麦节,两头粗细均匀的麦秆剪下来,码整齐后,用绳子系好放入水中浸泡,直到麦秆吸饱水分,变软后拿出。同时放在水中浸泡的还有棕榈叶的筋。
开始编扇子时,先插入一根棕榈叶筋,几根麦秆围绕着它编成大拇指般宽的扁带子,棕榈叶筋起到固定作用,那样带子就不会凹进突出,显得样子很难看,同时增加扇子的硬度和牢固程度。
编织扇子看似简单,实则也是一项细致活,完全凭手感,不然难做到编出的带子至始至终宽度一样,不过对于姑娘们的手艺不用怀疑,农家女从小锻炼而成的巧手个个都是编扇子的高手。你看她们坐在阴凉的树荫下,半低着头,麻花辫总有一条顺着肩膀垂在胸前,油黑发亮。几个人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专心编织,反复是在编织一个悠远的梦。随着长度的增加,带子像是一条蜿蜒绵亘的长虫。等编织到一定长度,便收尾。
接下来就是扇子成型过程。为了让扇子更美,一般会在一块手掌般大小的圆白布上绣花,姑娘们会绣上诸如鸳鸯戏水,花开富贵等很有寓意的绣品,白布很快随着各颜色丝线增多活灵活现起来。
缝扇是在绣花结束后,针线活很细的人才可以胜任的步骤。无论扇子编的再漂亮,最后缝扇没缝好,针脚很大,拿在手里美观度会大打折扣,也会被同伴笑话。为了让扇子达到艺术品的效果,我们家缝扇重任都由母亲来完成。母亲会边盘带子,边用针线小心翼翼缝,等扇面全缝好后,把之前的绣品缝在扇面的中心位置,配上扇柄,一把堪称为艺术品圆扇子就此诞生。
炎热难熬的夏天,用上自己DIY的扇子,自然很亲切,它除了送凉意的同时,也是一件驱蚊利器。依偎在母亲怀里时,母亲总是用扇子边扇风边打蚊子,一个个炎热无比的酷暑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如今待在城市,花样繁多的扇子唾手可得,就连空调,电扇也是遥控一按,不用吹灰之力习习凉风迎面而来,根本不用花丝毫力气。得来的太易,反而没有亲切感,内心深处更忘不掉过去手把手编出来的朴素而又实用的麦秆扇子,一种无法忘怀得情愫,留存在心底久久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