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的观点一定是对的吗?
最近考研成绩出来了,一位二战考生再次战败,分数不高,肯定与复试无缘!其本科时的老师(副教授)深表惋惜。
因为这位考生在大四时有保研的机会,但是不能去到他理想的专业(同一个学科门类下的专业),他坚持自己“独立思考”后的结果,决定非某专业不去,于是决定自己考研。
第一年报考北大,战败;
第二年报考母校,依然无望!
他的老师忍不住感慨“年轻人太理想化了,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成的,当初选择报送多好”!是啊,虽然不是理想的专业,但属于同一学科,专业差别不大,也没有偏离赛道啊,先上车岂不更好!考研也是需要运气的,第一年他若报考母校,大概率会被录取(哪一年是“小年”,竞争小一些)。
连续两年战败,第三年还会再考吗?即使再考,会考上吗?
面对充满不确定的考试,没有绝对的实力,也是需要运气的!
现在,也许就这么失去了读研这个“上车”的机会!当时的独立思考是否正确,也是需要后续来验证的,如果第一年考上了北大,事后想来自己当初决定多么正确。
前辈的话是需要三思的,有时候就会“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
二、酩酊大醉后的决定一定是错的吗?
得到 和菜头.成年人修炼手册 09“黎锦扬:第二名的人生”中提到,黎锦扬先生的《花鼓歌》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后。各路人马找上门来,想要改编成影视作品,一家好莱坞的独立制片公司希望以5万美金买断版权,一家音乐公司希望以3000美金买下音乐剧的改编权。但是已经苦苦熬了十年的黎锦扬先生,只能靠每月30美金工资和免费午餐生活,他在做决定之前喝酒庆祝,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从经纪人那里得知,他让经纪人和音乐公司签约了,黎先生懊恼不已!但是后来的事情证明,那个酒后的懊恼决定是最正确的,因为那家音乐公司实力雄厚,背后是当时的百老汇三巨头,曾经成功推出音乐剧《音乐之声》,他们改编的《花鼓歌》音乐剧也大获成功,最后环球影业又改编为电影。如果当初黎锦扬先生为了5万美金卖掉版权,也许以后的人生就是另一个走向了。
和菜头评价说,“黎锦扬 先生人生中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不断的挫败。但他始终是个乐观旷达的人,获得随性,更活的随机”,黎锦扬先生虽然命运多舛“但是依然保持着天真和勇气,主动承担风险,看似幸运地成功战胜各种挑战,在无数不可能中创造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