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朋友母亲仙逝,与几位好友相携,驱车前往黎城西井村吊唁。一路上,大家谈论着老人家的坚强与善良,谈论着朋友一家的悉心照料,也谈论着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死亡------或许是朋友一家的豁达,大家也少了许多压抑。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一处幽静所在。朋友的家依山而建,古朴雅致。没有喧嚣、没有杂乱,大家似乎都怕惊扰了老人的熟睡,都安静的张罗着事情。拾阶而上,进入小院,几间极简的房屋,静默于树影下。走进屋子,朋友的父亲和我们打着招呼,老人的眼里没有哀伤,话语间只有深深地眷恋与遗憾。简单的三言两语后,老人默然肃立,端详着老伴的照片,无语。望着这位年老的智者,我们不忍再打扰,悄悄退了出来。来到院子,看满院的树荫横斜,小屋古韵,四周一片静谧,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不禁感慨老人当初选这院子的眼光。朋友讲这个院子是十几年前父亲来老家采风时选中的,当他第一个买下这座小院时,也许未曾想到,这里在他的带动下,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在历史冗长的脚步里,在上党丰裕的景区中,悄然地绽放着自己独有美丽的洗耳河景区。
饭后,大家无事,一起朝洗耳河景区走去。山野夏光,疏林薄叶,浅花微绽;一路上,有徒步漫游的三五游客说说笑笑;有长途跋涉的骑友,掩不住奔跑的喜悦,在绿木树影间穿梭; 视野所及,群峰环抱,周围丹崖壁立,植被丰富,古木参天。
不远处有一些攀岩的少年,手忙脚乱,加油呐喊,一片繁忙,倒是给漫长的山路增添了一些趣味。
大家漫步其间,尽管还没有看见水,但兴致极高。平日里都是各自忙碌,难得有时间相聚,边走边聊,回忆往事,很是惬意。
再往前行,不觉被眼前的几座小院吸引。大家驻足观看,原来是中央美院的几处写生基地。但见小院玲珑的几间小屋白墙红瓦,掩映在碧树花丛之中,满眼的绿树繁花,满耳的松风鸟语,好不令人神往。小院的门紧闭着,只能透过院墙一睹小院风光。我们几个打趣说,在这样幽静的院落里,住上一阵,整天里不必看时钟,不必想事情,远离世俗,散步累了就坐在树荫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难得。老宋说道:“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老李说:“清风做笔,细雨化墨,梳理人生况味,不亦乐乎?”老孟儿笑道:“夫子,算了酸吧,我们本来普通,那就做好简单快乐的凡夫俗子吧,开心就好!”大家一起乐了起来。“如此美景,岂能辜负?快,留个影。”老宋招呼着大伙,我们也都赶紧凑到了一起。
流连一番,渐闻有水声传来,洗耳河就要到了。
洗耳河,原名颖水,很多当地的老人,也叫它为“草儿河”,《通典》记载:"洗耳河源出箕山,在汝州城北五十里。许由避尧之让,隐于箕山,洗耳于此,故名。”“洗耳恭听”就源于此地。河边已经聚集了一些游客,把手伸到潺潺的河中,体验十足凉意;捧一把河水抹在脸上,顿时神清气爽;喝一口石缝中流出来的泉水,那叫一个痛快;还有的忙着往自带的水壶里灌水。河水清澈甘冽,据说若是小孩喝了能变聪明,要是老人喝了可以延年益寿,颇具奇效。不知真假,我们也都尽情地大喝一通。
这里开发不久,游人不多,倒也很是自在。河边根据传说塑起几个雕像,搭建了几座茅屋,粗苯简陋,很是不堪。实在没有什么精致的设计,无为也好,清风、绿树、泉水,足矣,可人们有时候偏偏愿意画蛇添足,反而破坏了好景致。
返回的路上,看见从林间一座木拱桥,如飞虹踏云,桥上不多的游客,或左顾右盼,或行色匆忙,或适步闲逛,众生百态,也是一景可观。平日到旅游胜地,路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他们互不相识,却拥挤在共同的空间和时间中,以自己不同的事业、身世和心境,组成一座座“繁华”的所在,让人身心疲惫。而今,这里的闲适,安静,却是别有一番趣味。
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抽出时间,与几位好友,于曲径通幽处,觅趣拾味,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
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往回走。突然,耳边响起刺耳的摩托声。瞬间,只见两个青年驾着摩托飞驰而下,风驰电掣,似乎随时都有冲上云端的可能。一眨眼间,他们就消失在路的尽头。我们心有余悸,躲在路边半天缓不过劲来。“年轻好啊,就像这飞驰的风!”我们不禁感慨,“老了也好,可以静静地欣赏飞驰的风。”不知道谁叨叨了一声,大家相顾一笑,不禁释然。
人到中年像一只在历史的风雨中颠沛流离的船,看过繁花盛开,经过长路辗转,也能淡看岁月流转,悲欢离合。幸而,依然有一群人相伴,抛却神的光环,在心碎中认清遗憾,握紧命中的平凡,镌刻下了这一天永恒的体验。抬眼即见:云断,疏影横斜;雁过,栖息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