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带孩子去郊区的一家农场捡鸡蛋、摘果子、摘蔬菜,农场主说他们这里的鸡都是散养在果园里,所以有可能会在果树下面捡到鸡蛋,于是,我和闺女挎着小竹篮摸着腰走进随处可见溜达鸡的果园里,最终不负期待,捡了一颗还有温度的鸡蛋,把女儿高兴坏了,后来再也找不到了,农场主说可以去鸡窝里掏鸡蛋,刚走出树林就看到一排用红砖垒砌的小鸡窝,每个窝里放有很多鸡蛋,为啥说“放”呢,因为一看就是主人专门放进去的,因为太多了,但是闺女才不管呢,高兴的捡了满满一篮子。
这种人为创造的“捡鸡蛋”远不如我小时候的好玩,80年代的农村,尘土飞扬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觅食的老母鸡,发出咯咯哒的叫声,调皮的我经常追赶老母鸡,老母鸡吓得撒腿就跑,呼扇着翅膀把地上的尘土都带起来了,呛得我往回跑,这些鸡也不知道是谁家的,所以干坏事也没人叫喊。
有一次我在麦秸垛上玩,突然发现里面藏着一颗鸡蛋,把我高兴坏了,问大人才知道是老母鸡不回家时就会在麦秸垛里掏洞下蛋,后来每次看到麦秸垛我都会围着转一圈,就像寻宝一样,不可错过任何角落,寻找鸡蛋,还别说,隔三差五就能发现,运气好的时候,鸡蛋还温和着呢,双手捧着鸡蛋往家跑,吵嚷着让妈妈给煎了吃,一般都会遭到拒绝,理由很简单,刚吃过饭,等明天再吃吧,然后就没然后了,第二天就把煎鸡蛋的事情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