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钟起来写博客,算是我的人生第一次吧。这个季节,这个点,大多数人应该还在酣睡,平时我也如此。所以今天的例外,也一定是有缘由的。
昨天下午,去幼儿园接5岁大的儿子放学,在教室门口签字准备接人时,生活老师对我说,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进来等等吗,有话跟你说。我说好的。便进去等了。一直以来,我都很乐意配合老师们,也很喜欢这个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勤于沟通,所以心里也很好奇老师将会对我说什么。
在这里我描述一下这个幼儿园,是一家私立的,也这边县城最好最早的蒙氏幼儿园,有近10年的教育经验,当初来参观的时候,除了幼儿园设计的别致,温馨,创意,格调,功能吸引我之外,园长的专业,对不同性格孩子的教育方法的把控有独到且丰富成熟的经验,和善且坚定这个理念,在她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所以小朋友都很喜欢她,连腼腆“高冷”的小泽也不例外。当时园长就是根据小泽的性格与班级老师们的性格尤其是班主任性格的配比,建议分配到蒙6班,一个25个孩子的混年龄制班级,从2岁到6岁都有,分为小组,中组,大组,小泽当时进来时已经4岁半了,分在了中组,如今是大组了。经过了大半年的磨合,内向腼腆被动不愿跟其它孩子玩耍的小泽变化很大,更主动,也会跟其它小朋友疯了,我知道这是老师们一个学期,以及我与孩子之间9个月朝夕陪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共同下的结果,很欣慰,我知道这还只是一条教育长路中很短的一截,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做一个妈妈。
回到原先话题。 没过多久大部分孩子都被接走了,生活老师朝我走过来,开始轻声讲述今天发生在她和我孩子——小泽之间的故事。中午小朋友们一起吃饭时,小泽打翻了他的碗,几乎倒掉了碗里所有的饭,而他却什么也不做,就在那愣着,于是跟他同桌的几个小朋友都在叫他,**泽,赶紧告诉胡老师,再帮你添一碗吧,然而小泽还是没什么反应。过了一会,他终究还是去拿了扫把和撮箕,把掉到地上的饭菜打扫干净了,然后端着碗给到这位生活老师。生活老师其实看到了刚才这一幕,只是她认为孩子这么大了,他应该懂得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所以没有主动去询问,况且旁边小朋友们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她觉得小泽应该对她说点什么,可是小泽什么也不说,只是端着碗给她,于是她问小泽:这是你自己吃掉的,只剩这么一点点吗?问了2遍,小泽点了点头。这位生活老师告诉我,当时她就觉得心里难受,觉得小泽没有跟她说实话,便把小泽拉到一旁,对他说:小泽,我刚才看到你的饭才倒到地上了,你做得很好去打扫干净了,可是老师也很难过,因为你没有诚实地把这件事告诉我,*&¥#@!*。。。。教育了很久,然后看到小泽脸上挂了2滴眼泪,觉得他应该是知道自己错了。
在这位生活老师给我讲述的同时,我一直在细细地感受当时的场面,如果我是小泽,我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因为作为一个不断在觉知生活,觉知情绪心理,觉知亲子关系,学过中医的妈妈来说,虽不一定完全一样,但也能感知七八分。通常孩子的先天性格,跟他的体质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先天体质来源于父母,所以为什么从来都有这么一句,“谁谁谁性格脾气跟他爸爸或妈妈一摸一样”,当然这里暂且把原生家庭后天的影响先放一边。所以在老师讲述到小泽说谎的时候,我插了一句,那很可能是因为他害怕会挨骂。而老师好像忽略掉了说谎背后的原因,把焦点放在了说谎这个行为上,于是仍自顾自地继续建议我回家不要再跟孩子提这件事了,担心孩子会觉得老师向父母告状之类的,她今天没有责备他一句话,也提醒我,以后在家发现这种情形时得逮到机会好好教育,说谎是很严重的问题。
我是一个慢热型的人,思考问题总会慢一点,所以我还没来得及想透,老师已经讲完了,于是我道了一声“谢谢”便和先生带孩子走了。坐在车上,我还在回顾老师的所讲,想搞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说谎,我试着问孩子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他左顾右盼,闭口不谈,我知道他不想说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撬不开他的口。于是我自己将事情往回倒带了,试着以大人的语言,以小泽的角度来看,“我”打翻了饭碗,(不小心的),饭菜全掉了地上,蒙了,以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做,思考状,(跟我一样慢热的性格),期间又有点害怕又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哦,小朋友在叫“我”先打扫,再去请老师盛一碗,于是“我”去了拿工具来打扫了,教室不大,老师应该也看到了吧,可她没有过来,“我”要自己处理(想起来了,妈妈在家就这么教“我”,自己弄脏了地板或桌子自己擦干净),处理完了,我想再盛一碗,可是老师为什么一直问我这碗饭是不是我吃完的,她刚才没有看到吗?没有看到的话,“我”告诉她,她会生气吗(疑惑,害怕),那“我”就不说吧,点头。可是老师现在说她看到了,她觉得“我”不诚实,“我”刚才做错了,“我”有点混乱了,委屈掉泪。
我这样倒带回去了之后,我又在思考,如果我是胡老师,我会怎么做?我想,当“我”看到小泽把饭倒在地上了,他不知所措时,“我”看到了应该及时走过去询问发生什么事,而不是装作什么都没看见,等着孩子自己处理,不管孩子自己会不会处理,孩子不会,可以教他,一次不会,教二次,二次不会,三次,一直教到会为止。当孩子自己处理了,他来添饭,就添给他。胡老师的做法有2点不妥,一,看见了装作没看见,后面又跟孩子说看见了,就像小泽以前问我:为什么大人要骗人?二,既然想留时间给孩子处理,他处理好了,为什么还要试探他有没有撒谎,然后扣个不诚实的帽子在他头上,给他一番“教育”?培养一个孩子的责任感,首先就是,信任。孩子心灵并不复杂,他们的思维是很纯真简单的,而成年人却常常把自己的“我认为”这个标准去框孩子。发生问题,没有逃避,能够最终处理好问题,就能帮助一个人成长。有的孩子天生就很善于通过“说”来表达,这是一种优势,而有的孩子并不善于这种表达方式,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也会成长出来适合他自己的表达方式。
虽然很可能我的所想所思也可能只是一己之见,但是以自己跟孩子这么久的相处以来,对他的了解肯定远超过老师。我的孩子可能不像很多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常常是阳光暖男,照亮温暖周边的大人和小伙伴。相反他更多有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几个月大时就是如此,因此被别人称为“小大人”,“淡定哥”,家人都很难故意把他逗笑,何况其他人呢,反而偶尔不经意的动作却能让他哈哈咧开没牙齿的小嘴巴爽朗地笑个不停。像现在这么大了,也还是被老师说过“太高冷”。我知道这隐约带了一丝天性,当一个孩子更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除去病理,那也只是一种性格罢了。况且他现在不断地再打开自己了,我知道,他在不断长大,他可能相比其他暖宝宝来讲,会慢热一些,但是,只要给他时间,和正确的引导,他也会暖起来的,而我,作为他的妈妈,也开始在体验并享受着他的这些变化。
当一个孩子偏向于自己的世界时,他对外界人和物的感知,是敏感的,所以如果外界给他带来的是混乱不一致的反馈,他就很有可能更容易对事物本身真实的理解会有偏差。而一个人性格,思维模式的形成就是从孩提时就开始被一系列外界的事情影响着,内化着。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自己在育儿路上也有了新的反思,在了解孩子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进一步观照。只有不断觉知,才会成长成熟。
后记,这件事没有结束,我也会在周一进一步就这个事情与园长以及老师沟通,这家幼儿园好就好在这里,一个专业有人格魅力,同时经验丰富的园长说多么重要,我需要一个第三方来介入,这样能更好地把事情给理顺。我很感谢她把这件事告知给了我,但也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让老师从今以后就认为孩子不诚实了,也不希望她以此以后再进行故意试探,要成为一个好的幼儿老师,跟我们一样,也是有很多需要学习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