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教师节是简单的,孩子们一句“老师节日快乐”可能就过去了。
数不清是自己的几个教师节了。不是因为教龄长,而是因为性格当中对仪式感的缺失,忽略了这么一个节日的发生和存在。课按照平常的上,饭按照平日里的吃。总归没有什么特别的。
当位置变换之后,对教师节的体会就发生了变化。当自己从台下观众变成台上主角。自己心里总觉不是很自在。从小习惯了在角落里不被注视到,猛然间台下几十双眼睛注视,还是很不习惯。
教师节过去,平淡的一天听着各种老师节日快乐。内心还是开心的。
新的一天开始,晨会中大家围成圈诵读着自己对一天的希望。很美好,令人向往。感觉这样的晨会对于孩子们一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仪式感,或许正是自己身上所缺失的吧。
前两节课处理了班中一个孩子身子过敏问题;趁着课间处理了作业书写个别孩子不规范的问题;并且昨天从大厅那里借了本书,今天继续在看。虽然只是一本戏说历史的书,但看到其中一段文字,也受到了些许启发。
大致内容是大学期间是不要开设哲学这一学科。因为大学生们的人生阅历不够,而哲学这一学科又是世界上最为高深的智慧,是无数天才一生思考,生活的结晶,他们经历过许多常人没有经受过的磨难,最终将自身的经验凝结成课本上的寥寥数语。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们,可能会在考试中获得100分,却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所以,哲学一科在当中的开设,经过这样分析,无疑是一种鸡肋般的存在。
反思自己的课堂,包括之前培训时候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案例。有多少次上课讲了好多遍,可知识点却总讲不明白。如果武断的把原因归结于学生不认真听讲,可为什么对于那些比课上知识点更复杂,更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他们反而能理解,能吸收,最终化为自身的内容呢?
作为从事义务教育阶段的我们,无法去改变科目的设置,却可以思考怎样能让学生去更加简单轻松的理解所学的课程,怎样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所授新知。将课堂反转,让他们做主人,而不是老师,不是教材。
很多次,我看到了有经验的老师们倾听学生,看到了有经验的老师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也许,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