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新模块“竞争的逻辑”,讨论各种常见商业模式,以及相关的反垄断政策。竞争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展开?它与想象中的竞争有什么区别?
一、易犯的几个错误:
- 因和果之间的区分
- 有无与多寡之间的区分
- 事实与传闻之间的区分
-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区分
这些是几代优秀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围绕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反垄断案例,经过长期深入讨论总结出来的。 这些都是我们在讨论反垄断法时,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第一,没有分清楚“因和果”的区分。
- 一个企业到底是因为它成功了(满足了消费者需求,障低了成本,增加了就业,创造了的交易剩余),它才做大?
- 还是一个企业只要把规模做大,不断兼并对手,就能挣钱?
第二,没有对“有无”和“多寡”之间做出区分。
当我们说:一些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做大的企业,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时,是拿什么与什么做比较。
- 将这个企业没有出现以前的状态和出现以后的状态做比较
- 还是将一个这样的大企业与许多这样的大企业做比较
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大公司,只不过是想象。 现实生活中,市场竞争制度如果比较合适,就会产生一家标准石油公司,一家苹果公司,一家微软公司,一家阿里巴巴,一家腾讯。否则,创新就不可能落地、生根、发芽,连一家这样的公司都没有。
这是“有和无”的问题,不是“多与寡”的问题。
第三,混滑“事实”与“传闻”之间的区分。
- 耳熟能详的传闻:垄断企业会阻止创新、产量降低、质量下降、价格上升,会使消费者的选择减少。
- 具体考察的事实: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那些大企业依然不断创新。
例如:
(1)腾讯有了QQ又做微信,微信版本不断升级,并没有因稳坐垄断地位而停滞不前。
(2)美国铝业公司生产的铝锭产量在不断上升,价格在不断下降。如果没有发明家査尔斯.霍尔(charles Hall)和投资家艾尔弗雷德.享特(Alfred E. Hunt)的结合,人类大规模使用铝的年代会推迟很多年。 - 大发明家、大投资家,虽然赚了不少钱,但跟人类普遍享受到的比,只不过是个零头。
第四,混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区分。
- 有人说:“竞争不完美, 那些有天赋、聪明、勤奋、积极向上、不懈努力的人,提高了别人竞争的门槛。”
- 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人和人之间本来就有差异。
二、回到学术大师华山论剑的现场
1、苏格拉底的原则
这场跨时代讨论的起点,可以定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维(Edward H. Levi)和没有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戴瑞德(Aaron Director)共同教授的课堂上。没有尊卑贵贱,没有先来后到,有的只是提问、回答、交流、比较和碰撞。
2、穿越时空随道直达现场
电影《午夜巴黎》, 主人公时空穿越,回到他热爱的作家所生活的年代,与之把酒言欢。
我们课程,也要搭建这样的时空随道,把你带到这群优秀学者华山论剑、追逐真理的现场。
三、用经济学思维颠覆反垄断法思维
周一问题:
我们前面一再强调生活当中到处都有竞争,但政府推行竞争政策的目的是要促进竞争。既然到处都有竞争,为什么还要促进呢?
1、看上去显而易见的答案
答案看上去显而易见:到处都有竞争,但有恶性竞争,也有良性竞争。对竞争进行规制,目的不是要改变竞争的本身,而是要改变竞争的方式。
2、什么样的竞争是正确的?
- 价格管制,并未减少人们对稀缺物品所展开的竞争
- 价格管制所改变的,只是人们竞争的方式,从价格竞争变成非价格的竞争。
- 人与人之间展开竞争,比的不仅仅是劳动力的绩效,还在别的层面展开竞争
- 比提供劳动服务的资格
- 借助法律限制别人进入市场与自己竞争——这本身也是一种竞争方式
- 当我们试图把竞争引向正确方向时,我们对“什么才是正确的”到底有多少了解。
- 这恰恰是用经济学思维颠覆传统的反垄断法思维所积累的最宝贵的经验。
3、几个例子
- 有人说:美国政府控告标准石油公司,是不希望这个企业变成铁板一块,阻止社会流通。
- 仅仅为了社会的流通,就把一个好不容易精心缔造起来的、高效的、为社会带来巨大福利的企业和制度安排敲碎,值得吗?
- 有人说: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比如一个苹果园的主人到另一个苹果园里搞破坏,这种竞争是无序的。
- 搞破坏的人所违反的是刑法,而不是反垄断法。刑法存在的意义和反垄断法存在的意义不是一回事,要注意区分这一点。
四、没有赢家的竞争毫无意义
周二问题:
请你先历数一下,垄断到底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它对社会、经济和消费者的福利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1、凡有竞争,必有输赢
- 有人说:垄断公司在一个领域造成垄断以后,别的公司没法进入,市场失去竞争,效率低下,失去活力和创新精神,对社会造成危害。
- 凡是鼓励竞争时,就会有赢家和输家
- 没有赢家和输家的竞争不是真的竞争
- 既然有赢家和输家, 赢家就难免做大
- 刻意不让赢家做大,这算什么意思?
2、推荐一部纪录片
《The Men who Built Ameriea》,《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讲了几个“创造了垄 断这个词”的人的故事。范德比尔 特、卡耐基、洛克菲勒、JP摩根……
五、企业家发现需求满足需求是造福人类
周三的思考题:
美国铝业公司案,汉德法官的观点是:企业做大本身就是错,没有人逼着这家企业那么积极向上,那么不断地创新,那么不断地扩 大规模、降低成本、发现用户需 求,又自己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你是否赞成汉德法官的判决?
1、发现用户需求和满足用户需求,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 发现人们喜欢坐马车,所以就造更多的马车;
- 发现人们更喜欢坐汽 车,所以就造更多便宜的汽车;
- 发现家庭也可以使用电脑,所以就把毎家都有一台电脑作为公司的愿景,努力普及个人电脑。
2、这究竟是一件有过错的事情,还是一件伟大的、造福人类的事情?
每当我们仅仅为了制造社会的流动性,增加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数目,为了让企业的规模看上去不至于那么大,我们就去惩罚那些因为消费者抄票投票而成功、而做大的企业时,我们应该静下来想一想,人家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满意?
六、反垄断法让经济学家“名利双收”
周四问题:
在经济学里面,既然一件商品的替代品其实是可以无限延展的,那在反垄断法当中,经济学家为什么还会孜孜不倦地去界定所谓的相关市场呢?
第一,虽然某种商品的替代品可以无限延展,但是相关性有强弱之分;
第二,垄断经济学这门学问还没有定论;
第三,这是一门生意,可以使经济学家名利双收。
如果没有反垄断法,如果不是为了在法庭上战胜对手,这种对产品相关性强弱的讨论就没有意义。
- 这门学问是因为司法诉讼的需求而催生出来 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科斯才会说:
“这种划分相关市场的游戏,使得经济学家变成了那些假装有本事去回答其实没有答案的问题的人"。
在反垄断法的案件里,经常会指责一些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提供产品的方式、质量、数量和价格伤害了消费者。这时候值得反问:
- 如果这家企业完全不生产这种产品,完全退出市场,它不伤害你了,世界会変得更好还是更糟?
周五辩论
从美国商业大亨的故事看,人类的进步来之不易,但抽象的、概括的看人类的发展, 进步又好像是必然的。我们现在就来讨论一下,人类的进步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正方认为:
人类的进步是偶然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来自灵光一现,而这些发明创造的思想火花又必須跟相应的资本,劳动力和环境相结合,才能够成功的完成商业转化。如果没有这些偶然事件,人类可能就不会进步 了。
反方认为:
人类的进步是必然的。一个好的想法,你没有想到,别人迟早也会想到;一个企业基于一点发明创造,把规模做得太大,占据社会太多的资源,反而是不公正的。我们应该看到进步的必然性,不应该夸大进步 的偶然性。
我支持正方。企业家精神在人类进步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反方的意见不全面,一个好的想法,你没有想到,别人迟早也会想到。这是基于一个前提的,那就是社会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精神,鼓励好的创新想法。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人愿意提出好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