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思维起点
每个人对事物的思考都是与其目标,欲望,需求以及价值观保持一致的,所有的思考过程都是想要实现最初的目的。思考的起点决定了我们思考整体走势,不管你的思考是感性的还是理智的,及时是针对最简单的事物或者事件都是这样的,没有例外,一旦你的思维起点错了,你的思考就全错了
很多思考过程就是“自欺欺人”在“自圆其说”
很多思考就是“自欺欺人”在“自圆其说”当然有的思考可能是正确的而有的其实就是自欺欺人。你找到的所有论据几乎都是为了证明你的思维起点,就算是有和你的思维起点有违背的论据你也会想尽办法它忽略掉或者说服自己“它是假的”。当你面对一个特别枯燥的学科而且这个学科还有大堆的作业的时候,你会选择踏踏实实的安老师安排的任务完成学业,还是最后期末的时候来个急行军,最后及格万岁。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管是做什么决定,其实在你思考做这个决定之前你就已经做好了决定,如果你是“好学生”,你会告诉自己学习是最重要,越难我越要学好,学好这门学科对我的未来有很多好处,甚至你会鄙视那群“坏学生”觉得他们不务正业到时候挂科的时候有他们好受的。如果你是“坏学生”你会告诉自己:大学不都这样吗?60分万岁;这么冷门的学科学懂了也没什么用;他们大学学的知识到社会上基本是没有什么有的;出人头地还是要靠爹妈。
因为思考要参照思考者的“欲望”“需求”,所以大多是思考都不是理智的
每个人对事物的思考都是与其目标,欲望,需求以及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人是自私的,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无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为起点开始思考,那么在面临“欲望”“需求”的时候我们能多少能抵制住诱惑理智的决定,更何况很多时候是你还没反应过来,你的思维起点就已经建立起来了。现在回想你的想过程,你在问问自己:你是在“放松”还是“浪费时间”,你是在“参与”还是“打断”,你是“帮组了朋友”还是“占了别人便宜”等等
警惕没有目标的行动
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是行为都是老板上司叫我去做,我就去做。我很无聊,刚好我打开手机看到了抖音app,我就开始刷抖音。我饿了,我就要躺在床上吃饭,于是我花了两分钟点了外卖。上课时间到了,我就去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行为没有目的性,我们只是没事做,刚好身边的东西有一个好玩又简单还能让我爽的东西,我就随手玩咯?我们的大脑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所以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靠潜意识决定的,我们的直觉决定的,当然还有你身边的离你最近又能让你爽的东西决定的。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改变我们的“第一反应”。第一反应就是在我们看到任何事物的时候,本能的第一反应,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而学习之于我们,就是要在原来第一冲动的反应之外,能够有第二反应、第三反应甚至更多。而学习可以让我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对于一件事情,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有选择”只有三个字,但是却需要有异常多的努力才能达到。
这是终极目标,但是有这样的反应有一个前提,你在完成一个有目标的行动。我也再刻意练习的思维模型,但是很多时候是你刻意去应用他的时候,你才会想起他,如果你的练习这个频率太低,不足以让你内化这个思维模型,慢慢的你会忘记,这个思维模型就是你的偶尔的工具,你就不能练成“理性的直觉”。
每一个行动之前慢一点,留一分钟给自己:你为什么会做这件事,你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