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如此看淡烦恼的心态和心境,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在世,经历事情万千,怎能不遇到几件烦心事呢?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
曾国藩曾说: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其实不管是做官,还是为人,都应该耐得住烦。
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耐烦。
一、耐烦,遇事冷静一点
面对不如意的事,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镇定。干大事的人,要耐得烦,要冷静下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碰上难事急事,自己先把困难放到无限大,火急火燎,静不下心来思考,只会越来越乱,越来越烦,这样的人最终也干不成事儿。
不耐烦,干不得事。遇事要先沉心静气,不焦灼,不急躁,更不能像热锅上的蚂蚁,要耐得住烦,沉得住气。只有保持清醒的思考,才能想到应对之策,解决眼前的麻烦。
曾国藩是一个稳中求进的人,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曾国藩天资并不聪颖,能到达“重臣”的高度,完全靠他踏实的性格,和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也正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性格,才能让他在危急关头还能保持冷静。
清朝动荡,皇权不稳,常会出现权利更替的情况。咸丰去世后,皇权真正掌握在肃顺手中。
恰逢曾国藩被人举荐升任,本想写信给肃顺道谢。但关键时刻再三思考,他认为肃顺为人固执己见,恐怕不能长久,便没有继续写这封信了。
果然不久之后,肃顺被抄家,曾国藩也因为和肃顺没有任何往来,从而得到重用。
在顺境中耐烦,是一种淡然;在逆境中耐烦,是一种境界。
曾国藩在围剿捻军时,有一次被捻军包围。当时率领的湘军人数远远少于捻军。值此危急时刻,没有慌乱采取措施,而是曾国藩积极听取幕僚的建议。
面对包围,没有丝毫畏惧,按兵不动,以此让捻军心生疑惑,最终捻军退兵,自己绝处逢生。
在烦事面前静心,以达到修心的效果。人只有经历过事情之后,才能得到成长。耐得住烦,才能干得成大事。
二、耐烦,对人包容一点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与人交往,包容代表了一个人的肚量,也代表了一颗心的容量。能包容别人之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世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大家想法不同,性格不同,有宽厚重情之人,就有薄情寡义之人;有能言善辩之人,就有噤若寒蝉之人。
在你烦恼忧愁的时候,真正的朋友会安慰你,陪你解闷,绝不给你增添新的烦恼。那些无关紧要之人,又何必将他们放在心上呢?这样一想,自然而然就不会再生气烦恼了!
所谓耐烦,即是能容天下可容之事。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包容足够化解一切的不快。
早年间,曾国藩也是一个脾气很暴的“刺头”,后来他慢慢意识到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更重要,因此他决定要容人。
在为人处世中,能够容人之短,与人为善,才是正确的选择。尖酸刻薄只会令别人孤立自己,惹祸上身。只有“恕”才能化解祸端,回归和平。
曾国藩的三弟曾国荃性情暴躁,丝毫没有曾国藩身上的宽厚特征。这也导致他在朝堂之中得罪了一些权贵。其中彭玉麟就三次请求过曾国藩斩杀其弟曾国荃,可见曾国荃做人有多失败了。
曾国藩很清楚三弟的为人,也建议他改改自己的暴脾气。给曾国荃的家信中写道:“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
意思就是告诉曾国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耐烦,懂得包容,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立足于人!
人这一生,遇到的不如意之事,不如意之人太多太多了,用“耐烦”二字皆可化解。
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大有学问。它蕴含着一个人的修养、气度,还有智慧!
唯有耐得千事烦,方能收得一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