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群里,有一个朋友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遇到那种开口就不停问你工资收入多少的半熟朋友,而且穷追不舍问的吗?”
这个问题,多数人应该都遇到过,无非遇到的场景不同。在人际交往中又免不了遇到这种人,该如何化解这种问题的尴尬?
1、看场景。
看场景就是看在什么情境下遇到这样的人问此类的问题。我恰巧也刚刚遇到过这么一个同事。她就没事儿到处打听别人的工资是多少,别人是不是涨了工资,涨了多少。那天突然问到我旁边一个同事,她就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应付这种人。像这种人,多半就是那种“知道你们过的不好,我就放心了”的这种人。说白了,就是没安好心,本质就是攀比。总是把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个场景,也经常发生在小区的大爷大妈之间。他们没事儿闲的就喜欢打听各家的家长里短。什么你家孩子在哪儿工作啊,每月挣多少啊。你家孙子在哪儿上学啊……这些人的心理也是攀比。当知道别人行的时候,他们想的是凭什么他行?当知道别人不行的时候,他们想的是还是我行!
总之,对于这样的场景,就不必在意,曲意逢迎即可。我经常跟我妈说:“别人挣得多,不可能给你一分;别人赚的少,你还能做救世主吗?”面对这种人,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以自己是否开心、愿意回答为前提。开心就回答,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你说的真假他也无从验证。不想说就直接反问他:”你一月赚多少啊?“他说完之后,你就可以在他的基础上看心情调整。
还有一些情理之中的场景,比如:找工作,咨询等场景下。这些场景下,就不必纠结,直接了当更合适。
2、看关系。
也就是看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比如:自己的亲人之间,可能就如实说。因为这种关系之间,没有其他利益关系的牵扯,大家之间有对彼此之间的信任,就毫无防御机制。
如案例这种关系根本不熟,那你还不想说,怎么破?有一个网友机智回答是这样的:“不到200万吧。”这种回答机智的地方在于“不到”这个词。通过自黑,圆滑的化解了这样的尴尬。如果对方还是不依不饶,那不必在继续对话下去,直接散局。
有些人,总是会在乎别人的感受,脑补很多画面。其实大可不必,如果你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就是庸人自扰了。当在社交中,遇到没有社交边界的人时,要学会拒绝。拒绝的是避免浪费自己的注意力,干扰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都要以保护自己为核心,当自己有畏难情绪时,说明你潜意识开始抵触了。明明抵触了,还要强迫自己做,不就是强迫自己迎合别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