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提到了过去的“学徒制”,是能够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
因为学徒制才能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有及时的正反馈,非常有利于学生进步。国内学校在研究生之前,都是一人讲众人听的模式。学生们接受程度有快有慢,老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成长给予反馈。
直到研究生阶段,才回归了学徒制,即一个老师带数名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学习任务,在学习的同时给予正面反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容易成才。
一番话说的我无言以对,原来我们的教育模式居然落后至此。
但仔细想想,难道当初制定现代教育制度的人就不知道学徒制的好处吗?为什么还要搞现代模式,像孔夫子那样众人席地而坐侃侃而谈不好吗?
所谓存在即是合理,现代教育方式的存在还是有它的道理的。封建社会,只有富贵人家才有钱请私塾先生。农家子弟粮食都吃不饱,哪会放着地里的农活不干,养一个整天摇头晃脑的闲人。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
到了近代,国民意识逐渐觉醒,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参加扫除文盲的识字班(现在农村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还有许多不识字)。
因为人数众多,且学习内容简单,最有效的就是一个老师在黑板上讲“人、口、手”,学生们跟着老师学,出门看到街上同样的字就认识了,简单而有效。
这种方法能够沿用至今的原因,是学生们要学的内容是从简单的1+1开始,到高中复杂的代数几何这样循序渐进的。
而“刻意练习”的反馈呢?还是考试。考试虽然有其一定的套路,但还是能够反映出学习质量的。
国内中学生相较于外国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是公认的。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授课模式才得以改变,因为研究的内容更精更深,仅凭老师的传道授业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才又回到了近似于“学徒制”的教育模式。
这样做的原因,关键还是在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