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史上有各种各样的哲学家。有的是自吹自擂如过眼烟云,有的是对人类文化长期发生影响。一个具有真实历史感的哲学史家应该善于把他们区分开来,绝不要为一些善于炒作的哲学小贩所迷惑。
马克思说,要真正把握一种哲学首先要把握它的体系的精华,而不是津津乐道地叙述哲学家个人的个性或琐屑小事。所谓体系的精华,指的是构成这个体系的规定的动因和贯穿整个体系的一以贯之的根本观点。那种把哲学家的逸闻趣事当成哲学卖点的哲学是戏说而不是哲学。
一个有见解的哲学史家,要像马克思所说的把那种像“老田鼠”一样不声不响地前进的真正的哲学认识,同那种滔滔不绝的、公开的、具有多种形式的现象学的主体意识区别开来。我们评价一个哲学家不是根据哲学家关于自己说了什么,而是他的实际哲学观点是什么。哲学史不同于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的确是越到后来越高出于前者,后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山高人为峰。站在科学成就山峰上的后来者会高于前人。可哲学史中体系的更替,并不表明后出现的体系在人类智慧和认识上一定高出前者。不同时代的哲学智慧是无可替代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可以是几个世纪甚至是千载难逢的人物。他的思想永远哺育人类,成为人类智慧的“蓄水库”。哲学不是单纯的工具,它不像可以为拖拉机所取代的过时的犁锄。伟大的哲学家的贡献,各有千秋,彼此不可替代。
对哲学的发展,应该有历史感,即善于把某种哲学体系放在整个历史过程和联系中考察。马克思强调,在阐述具有历史意义的哲学体系时,为了把对体系的科学阐述和它的历史存在联系起来,历史感是绝对必需的。一个没有历史存在的理由,一个与先前的哲学没有联系,即不是作为整个历史必需环节的哲学体系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评价一个哲学体系,作为根据的是它的哲学观点本身,而不是根据某种权威崇拜或流行观点。马克思说,最不可取的是仅仅根据威望和真诚的信仰来断定哪一种哲学是真正的哲学,尽管这种威望的体现者是整个民族,并且这种信仰已存在了千百年。要提供证明,只能够通过揭示这一哲学的本质才能达到。在哲学研究中盲目的权威崇拜或从众媚俗心理都不可能是科学的。
在哲学中,不可能像影视和乐坛或足球那样出现明星和追星族,但哲学中可以出现流行思潮和流行哲学。一种思潮的流行,它能使许多青年崇拜和信奉,当然有它的社会原因,但绝不能持久。在哲学领域我们应该尊敬马克思说的哲学中的“老田鼠”,不声不响地在哲学的地层下掘进,而不是哲学乐坛上的流行歌手。
真正有创造性的哲学家的思想成果,是终身积累的结果,真正有思想的哲学家往往是寂寞甚至是孤独的。哲学家要耐得住寂寞。凑热闹、赶风头,很难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