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充分的准备
妻子对我说:“咱们要孩子吧!”
2003年,有一天,妻子对我说:“咱们要孩子吧!”因为她认为这个年龄要孩子是最合适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其实我并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研究生刚刚毕业两年,从心理上、经济上,我并没有任何当父母的觉悟,但是老婆大人已经开始安排了,只有同意。
妻子就是这样,做事严谨,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为了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开始学习各种孕前孕中知识并付诸实施:每天科学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锻炼身体,精心选择购买生产及育儿用品,在怀孕六七个月的时候,一个大大的包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专门叮嘱我,无论任何时候要去医院生产,拎上这个包袱就足够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妻子买了一本《斯波克育儿经》(还有一本孕期及胎儿发育的书,不过已经记不起名字了),作为自己怀孕和育儿的指导,每天晚上抱着这本书仔细研究,一旦发现自己的准备工作哪里出现缺漏,立刻进行完善。北京的妇产医院对于孕妇的指导工作还是相当完善的,孕检过程中会安排准父母进行一些简单的育儿培训,包括丈夫如何照顾妻子。也是在那个时候,妻子要求我学习如何抱孩子和给孩子换尿布。
妻子是个非常坚强独立自主的女人,在她怀孕的时候,我因为工作总是出差不在家,所以绝大部分的孕检都是她一个人去医院做的,现在想想真是愧疚。
我进入角色的时间拖的比较长,在得知妻子怀孕后很久,随着妻子各种准备工作的进行才非常缓慢地接受了自己将为人父的事实,不得不被迫进行自己的心理调整。
正因为妻子提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当2004年八月底,最后一次孕检的时候发现胎儿有些大,医生通知提前进行引产,我们仅仅有一些即将迎接新生命的激动。不过当主治医生拿着家属通知书要求我签字的时候,周围一个亲朋都没有,我还是有些害怕。因为胎儿超标,计划的引产变成了刨宫产,而妻子在进行检查没在身边,还没有来得及通知我们家里,父母也不在,计划发生了改变,我有些手足无措。最后,出于对专业的信任,我还是听从了主治医生的建议,在知情通知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八月底一天的上午,妻子被推进了产房,我装出焦虑的神情,其实出于对中国医疗的信任,我对妻儿的安全并没有特别大的担心,当时我的唯一关注点就是手术会不会对妻子有什么遗留伤害,刀口多长时间才能愈合。十一点一刻,护士抱着孩子出来喊我,“xxx家属,恭喜,是个女儿,九斤三两。”我好奇地看着我的闺女,湿漉漉的乌黑长发,胖胖乎乎,闭着眼睛,鼻尖上一些象牙白色的小颗粒,完全和我在图片里看到的秃头小老头似的婴儿不一样,看着她可爱的模样,当时就有一种感觉,我要保护她一辈子。
真正开始和女儿的互动开始在第三天,第一天她因为个子大被推进重症监护室观察了一天,第二天她又睡了一天(也许是提前一周出生还没有睡够?),第三天才开始第一次交流——一包臭烘烘、黏唧唧的胎便。
我现在不得不承认妻子在做事方面比我强很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不过在从认识到结婚的头几年中,我只承认妻子做事很讲效率,比我考虑的周全。从怀孕到女儿两周岁左右的时候,我开始觉得妻子很神奇,任何时候她都知道她应该干什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知道如何保障孩子的健康,知道如何训练孩子的智力。我在她旁边只能笨手笨脚地听她的指示去做这去做那。
同时我也觉得女儿很神奇,从还在妻子的肚子里开始,她仿佛就按照教科书一般的成长,多少周应该是什么胎位,与外界应该有什么反应,出生后多长时间开始睁眼、开始吃奶、体重增减的幅度到后来什么时候开始长牙、换牙等等等等,书上怎么写,她就怎么长,不差分毫。
现在想想,其实还是妻子事先的准备工作太充分了,我们从孕前准备开始,妻子基本上就反复认真学习《斯波克育儿经》和另外一两本忘了什么名字的书,基本上保证提前半年做好所有知识上的、心理上的和物质上的准备,这样即使稍有偏差,我们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最经典的事情就是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在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妻子对我说应该为孩子上幼儿园进行准备了,于是我们就开始在家里故意讨论上幼儿园可能会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会认识新的小朋友,会有特别温柔的老师,会有很大的活动场地,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会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孩子们会聊什么,女儿去了会分享自己的什么故事呢等等;在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开玩笑的问女儿她第一天的时候会不会哭鼻子,当得到她肯定的回答不会后,接着开玩笑如果别的小朋友都哭就女儿不哭会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中间也会和女儿讨论碰到欺负人的孩子应该怎么样等等。同时,我们也开始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自己吃饭、自己刷牙、自己洗脸、自己穿衣服、自己擦屁屁。
经过半年不断重复和沟通,女儿在上幼儿园前已经从思想上做好了坚实的准备,她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到了,我们把女儿送到老师手里的时候,女儿看着所有号啕大哭的其他孩子,乖巧地拉着老师的手和我们说再见,就像我们曾经说过的那样。第一天我和妻子就忘了第一周为了缓解孩子们想家的问题,每天只上半天幼儿园,当老师给妻子打电话提醒后妻子匆匆赶到幼儿园,诺大的幼儿园只剩下女儿一个孩子,正礼貌的和围在周围的老师聊天。老师很惊讶并激动的问妻子孩子以前是不是上过其他幼儿园,她是班上唯一没有哭的孩子,不仅如此,还和老师一起安慰其他孩子。本来很担心的妻子也惊讶于女儿的表现,一边及时安慰女儿,一边向她承诺绝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经过这件事情,我们家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基本形成了,那就是及时尽可能提前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尽可能早的时候通过交流、讲故事、分析问题为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建设,这样很多问题可能都不会出现在孩子身上。比如说脏话、说谎、欺负人、被欺负、在幼儿园(学校)遇到问题怎么办、网瘾、厌学等等,这些问题基本上我们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一起讨论分析过,所以也基本上没有出现在孩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