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6年高考,重庆最流火的7月。
考前放假三天,书都没摸一下。十分放松,十分自信,因为预考成绩十分了得。
考前晚,看了香港老版的《画皮》,自然睡得心惊肉跳。
很拽地拒绝老妈递过来的手表,“如果我都时间不够,那全考场没人做得完!”
数学正常,按老爸平日的要求,一步到位,绝不复查。做完把试卷反扣,担心闲得无聊把对的又改错了。
作文“树木,森林,气候”,与以往练习的题材无甚相关,只好按八股文模式胡诌一通,四平八稳,少了平日的得心应手。
物理彻底烤蒙,竟有大题不知如何下手,惊慌茫然,如高一高二时参加全国竞赛。想到考前所报志愿,一水的物理系,手脚冰凉。
一直鄙视化学就是死记硬背,没有逻辑没有难题。连附加题都没甚水平,提前交卷。结果确实一分没丢,命中注定后来调配学了化学。
英语早早答完,只等允许提前交卷的铃声,好像是开考后30分钟?
校门口碰上英语老师,大惊,“你怎么迟到了?” 我好不得意,“交卷了!” 可惜结果未得圆满。
政治永远是软肋,中学生怎么懂政治?把所有学过的政治课本背下来,不管对不对路,满脑子记住的东西统统倒出来,写得满坑满谷,宁滥勿缺。
政治生物一下午连考,政治后半场开始流鼻血,盛夏的老毛病,曾被怀疑白血病。
中场休息,医生往鼻子里塞了个大棉球,喝了十滴水。重入考场,一手湿毛巾捂鼻,一手握笔答题,一盆水染得殷红。监考女老师体贴地在头上摇扇。那时空凋还在“未来世界”。考到头昏,愧对最喜爱的生物老师。
三天七门,自认发挥失常。成绩出来,果然与期望相差甚远。全家都认为第一志愿泡汤。
更恐怖的是,最后填志愿时,我偷偷把父母坚持的第二志愿川大给抹了,非北大不去,宁可复读。这时哪有胆坦白啊!
老爸把报纸上公布的四川省高分档人数和北大清华的招生人数翻来覆去地算,结论是:如果大家都报北大,我就没戏;如果别人都报隔壁,我就有戏。
接下来的一个月暗无天日,老妈性急气大天天骂:骄兵必败啊,去川大还用准备啥行李?直接抱床旧被子去!
我只有忍气吞声做饭洗衣劳动改造。
天可怜见,教育局老妈的同学一个电话打到老爸办公室,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来了!
我领到通知书,抱着学校操场边的一棵大树哭,好友在一旁安慰。有老师过来问:“你都落榜了?没关系,明年继续!”
回到家,老妈又怪白让她操心几十天,少睡多少安稳觉,添了几根白头发。
外婆把委屈的我拉到厨房问:“你这个北大比你表姐的华西差很多吗?”
“我姐只能帮我提鞋!”
外婆替我主持公道:“你姐考上华西都请了三天客。明明是大喜事,怎么还把娃儿搞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