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养育:用成长型思维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小真的妈妈和很多父母一样,一直期盼着小真的出生,因此等小真出生后,妈妈非常喜欢小真,把很多时间精力都花费在小真身上。妈妈渐渐发现小真记性很好,很多东西一学就会,于是经常夸奖小真很聪明。一开始小真听到妈妈夸奖很开心。后来,小真也开始觉得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做什么努力就能达成目标。

于是小真就真的不努力了,上学后,成绩一踏糊涂,这让小真妈妈很烦恼,但是又想不通到底是为什么。明明孩子不比别人笨,甚至还要更聪明,怎么成绩会那么差,做什么都不行。

你是不是也有和小真妈妈一样的烦恼?这其实是夸奖方式出了问题,让孩子的思维停留在了固定模式,没有看见努力的重要性,没有发现智力是可以成长的。

汤维的《成长型养育》中介绍了关于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成长型养育的关键及方法,让父母能够更好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养育方式。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书中的几种方法吧。

方法一:让孩子知道大脑是可塑的

向孩子传播大脑可塑的知识,让知道智力是可以随着知识的学习不断增长的。一个人即使是现在很聪明,如果不努力,那么也有可能未来会变得很平庸;一个人即使现在很笨,但是也能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很优秀。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停留在自己已经很聪明了,不努力也能一直保持很好的优点。

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意识,那么他就很有可能觉得自己是学神,学习什么的都不用,就能会,长此以往,就会慢慢跟不上周围去努力学习的同学。导致成绩一塌糊涂。

还有的孩子或许天资不聪颖,如果不知道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现状,那么或许他就会自暴自弃,认定自己这一生就这样了,也不会去做努力改变,孩子将来或许就是自卑又胆怯,无所作为,浑浑噩噩度日了。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让孩子知道大脑是可塑的呢?

首先可以将理论知识告诉孩子,让他们先有一个概念,再通过一些不同的类似的案例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最后就是练习了,可以找一样孩子目前不会的,或者还做的不好的事情,持续训练他们,比如运动,像跑步,最开始孩子跑的不够快不够远,但是通过学习如何训练跑步能力,并不断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见效,孩子一定会比原来跑得快,跑得远。

方法二:给予积极且具体的鼓励

要恰当地运用鼓励,而不是用惩罚或者盲目地奖励。

如果奖励不是足够理性,可能会培养出没有内驱力的孩子,就是孩子做某件事情没有自己内在的动力,并不是真的想做而去做的,而是因为收到奖励的刺激而去做,那么一旦没有了奖励,孩子就会失去动力,不做任何事情。

过多的奖励会让孩子把奖励看得过于重要,这有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创造力,因为太想要奖励,就会保守,避免一些挑战,因为困难的事情容易做的不好而没有奖励,孩子就会放弃而去选择一些自己能够获得奖励的事情。

首先我们可以把奖励改成鼓励,要多对孩子做出的努力做出表扬,如用“你真的很努力了”“你花了很多时间去做这件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来取代“你好聪明”“你好棒”。

其次,我们的鼓励要具体,比如加上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孩子做这件事情的心情,“比如你在搭积木的时候很专注,积木搭的很高,你看起来很开心。”这样孩子就会更专注于自己成就,并且也有利于孩子进行自我评价。

方法三:要学会帮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孩子虽然还小,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责任,比如要面对自己的错误。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之后父母不正当的态度。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只是一味地指责,不是教孩子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孩子并不会想要去减少错误,相反因为压力大会更容易犯错,犯错后因为害怕父母的批评而隐藏自己的错误或者推卸责任。

如果父母在孩子犯了错之后一味包庇,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孩子日后也会无视自己的错误带来的影响,害人害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要帮助孩子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面对自己的错误。

首先要相信孩子只是暂时犯了错,是可以通过从错误中学习而得到改善的。父母对于孩子要有足够的积极关注,用心去陪伴孩子,时间不同长,但是每分钟都应该是全身心投入的。要去感受孩子犯错之后的心情。

然后用扮演角色的游戏来与孩子互关角色,也让他们体验到对方的心情以及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在孩子了解了自己的错误所造成影响后,我们就可以制定日后相应的规则,让孩子遵守来避免再次犯错。规则应该是能够教育孩子之前的错误能够怎样弥补,这样孩子就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只有让孩子知道人是可以成长的,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可塑性,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既不会狂妄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会找到对学习的内在动力,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也更会爱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