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七04总第083篇
修心养性,不是为了约束心性,而是为了释放心性。生活安逸,不是为了贪图享受,而是为了身心与内外和谐:既不误己,又不误人,更不害己害人。列子讲了如下两则故事。
故事一:不为子孙留财
卫国的端木叔,是子贡的后代。依靠先祖留下的家业,家产积累达万金。他不打理世俗事务,放任意念爱好而为。但凡人们想做的事,随着意愿想玩的,没有不去做,没有不去玩的。院墙房屋,亭台舞榭,花园兽囿,鱼池草沼,饮品食物,车辆服饰,声乐嫔妾等,比得上齐、楚的国君。
至于他情欲喜好的,耳朵想听的,眼睛想看的,嘴巴想尝的,即使在特殊偏僻的地方,不是中原生产养育的,无不务必得到它,就像拿自己院墙里的东西一样随意。至于他出去游玩,即使山河险阻,路途遥远,无不务必到达,就像别人走几步路一样随意。
住在他家的宾客每天以百人计,厨房里的烟火一直不断,厅堂里的声乐一直不绝。自家奉养后有了剩余,先发放给宗族的人,发放给宗族剩余的,再发放给邑里的人,发放给邑里剩余的,就发放给整国的人。到了六十岁时,血气身躯将衰弱了,放弃家庭经营,把他的全部库房藏品、珍珠宝石、车马服饰、姬妾婢女等都散送出去,一年之中散送殆尽,不给子孙留下钱财。等到他生病的时候,家中没有储存的药物;等到他死的时候,没有埋葬用的资财。一国之中受过他施舍的人,一起出钱埋葬了他,把收取的钱财分给了他的子孙。
禽骨釐听到这件事后,说:“端木叔是个疯狂的人,侮辱他的祖先了。”段干生听到这件事后,说:“端木叔是个通达的人,德行超过他的祖先了。他的行动,他的作为,众人觉得惊讶,然而却真正符合道理。卫国的君子多数以礼教自我约束,本来就没有充分理解端木叔这个人的本心呀。”
感悟:努力据有财物未必能留得住,真正施舍财物或许会保住收益。原来,物质财富自有其流向:知弱、自弱者。而强者夺财,只可暂时,而且害命。钱财,是用来养命、保命的,不是用来害命的。得养即可,得保即可,厚养则反。
长久以来,有些所谓的君子,境界未至,却言之凿凿地秉持礼教,结果或自寻辛苦,或自我不甘,或说一套做一套,自欺欺人,自寻其害,又何必呢?而端木叔的本心,恐怕就是为了追求内外和谐与平衡吧。
故事二:无不废、无不任
孟孙阳问杨朱说:“这里有个人,珍贵生命,爱惜身体,以求不死,可以吗?”杨朱说:“没有不死的道理。”
孟孙阳又问:“以求长久活着,可以吗?”杨朱说:“没有长久活着的道理。生命并非珍贵它就能长久活着,身体并非爱惜它就能强壮。况且长久活着为了什么呢?人情欲的好恶,古代像现在一样;身体的安危,古代像现在一样;世事的苦乐,古代像现在一样;时代变迁的治乱,古代像现在一样。对于这些来说,已经听到过了,已经看到过了,已经经历过了,活一百年还嫌太多,何况长久活着还会带来疾苦呢?”
孟孙阳说:“如果是这样,早点死比长久活着更好,那么奔向锋利刀刃,扑入沸水大火,就可以满足愿望了。”杨子说:“不是这样的。既然活着,就要废弃各种想法而任其自然,究竟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一直到死。将要死了,就要废弃各种想法而任其自然,究竟尸体该放哪里就放哪里,一直到消失。一切想法无不废弃,一切情况无不任其自然,何必考虑生死之间的快慢呢?”
感悟:人生只为体验和升华而来,重复的经历没有太多意义。既然享受非受益,重复无意义,我们为何还要浪费青春,谋算来谋划去,为何不选择“无不废、无不任”,自由潇洒,只为活向续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