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初开始,腾讯小游戏平台开放之后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从第一批的17款游戏发展到了2000款以上,而且还诞生了单日变现广告流水千万、月流水过亿的产品。
然而,成绩之下,我们也看到了微信小游戏生态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此前GameLook的统计中,5月Mau用户量Top 100竟然有9款是同一个游戏,就连月流水过亿的《海盗来了》也因为玩法抄袭的问题惹上了官司。
目前来看,国内微信小游戏入场者大多是还都是独立开发者,商业公司普遍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不过,腾讯最近的一个公告或许可以给同行们带来更多的信心:8月17日,微信小游戏团队在其公众号发布了致开发者的一封信,着重提到了创意和玩法保护的设想,也就是说,作为国内最大的小游戏平台,微信小游戏团队已经开始思考玩法抄袭和山寨问题。
三分钟热情之后:小游戏的主流到底是短平快还是创意玩法?
从《跳一跳》到《海盗来了》,背靠海量用户的通讯平台,微信小游戏的用户量增长让人不可思议。但从mau排行榜来看,市场对于小游戏热衷之余仍不乏担忧,头部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休闲玩法,甚至不少重复玩法的游戏攫取了相当大的用户量。
对于商业化公司而言,如果小游戏平台只能容纳依赖广告收入的短平快产品,那么它的可持续性是存在疑问的。哪怕是当初火遍全球的《Flappy Bird》同样会面临产品周期问题,尽管没有接触过游戏的用户会觉得新鲜,但在用户爆发、广告收入单日5万美元之后,它所能够留住的用户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持续收入也就很难保证。
这几款猜歌游戏的做法实际上就是马甲包
虽然初期可以凭借新奇的玩法招来大量用户、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但在用户对于玩法的热情消退之后,如何保证持续的参与度和盈利则是非常关键的。若只是通过换马甲的方式洗用户,最终会对小游戏生态带来毁灭性的伤害,比如此前GameLook提到的九款甚至连UI设计都十分近似的猜歌游戏,如果持续洗下去,最终会让用户对整个平台失去信心,即便是微信这么大的用户盘子,也经不起这样恶意的消耗。
小游戏变现靠广告还是内购?版号是跨不过的坎
小游戏目前的收入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广告变现,另一种则是通过内购带动。广告模式的优势在于,开发商可以避开版号的限制直接通过用户参与而获得盈利,但与此同时,这些游戏往往需要非常高的dau量级才能实现收入规模化,因此,高收入者往往只是头部少数几个产品,新产品想要获取用户的难度就会像应用商店里的游戏那样不断增加。
另一种模式则是内购,让玩家们付费获得道具或者其他优势。内购是手游收入最大的贡献者,其arpu值比休闲小游戏高出十倍甚至数十倍,据GameLook了解,微信小游戏一天的广告arpu值只有2-3分钱,而带有内购模式的游戏往往高得多,比如休闲游戏的arpu也能达到0.1-0.5元,中重度游戏通常可以达到十几元,MMO以及SLG游戏更高。而且,付费用户的参与度、忠诚度和留存率往往比不付费玩家更高,可以拉长游戏产品的生命周期。
但问题在于,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移动游戏都需要版号才能开收费功能,而由于机构调整的原因,游戏行业已经断粮四个多月了。即便是未来重新开启,小游戏开发者同样需要面对版号审批问题,这无形中让很多中小团队处于不利地位。
怕被抄袭?:微信小游戏开启原创保护或是契机
抄袭现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几乎绝大多数行业、每一个游戏平台都会面临山寨产品和抄袭问题,就在前不久,海外一名开发者还指责Voodoo的《黑洞大作战》玩法与其研发了5年的作品《Donut County》十分类似,但由于玩法不受保护,因此也无计可施,对此,业内不少开发者甚至开玩笑说,“以后都不敢随便分享自己的想法了,保不齐哪天你还在研发,就能听到山寨产品已经成功了的消息”。
《Dount County》开发者Esposito发布的Twitter截图
微信小游戏平台同样不能免俗,甚至几款mau数千万的爆款,同行们都能准确的找到它们的原型,这种放养式的运营让业内颇为担忧。
不过,对于独立开发者们来说,利好的消息在于,微信小游戏团队在公告中特别提到了创意和玩法保护的问题,生命中说,“游戏换皮如同洗稿,不是平台所倡导的,我们将制定规则保护游戏创意,并且对原创游戏提供倾斜支持,比如,提供创意标示、广告基金等,还规定不允许一个小游戏有多个运营版本的“马甲包”现象存在。
小游戏界面变化
除了保护创意之外,微信小游戏还进行了去中心化改造,直接去掉了此前的精选游戏功能,这个位置此前是为一些精品游戏或者腾讯代理的游戏提供的推荐位置。公告里还提到,“不支持纯以分发为目标的第三方平台,不支持导流性质的小游戏(小程序)互跳”,团队希望“好的小游戏是因为用户的认可而涌现,而故事流量运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