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许攸为啥“叛变革命”?
清代道德标兵何焯老师痛骂:“许攸卖国邀功,小人之尤!”(《义门读书记》)并历数其罪:早年参与废立汉灵帝(不忠),卖主求荣害同事(不义),贪污腐败(不廉),后来还嘚瑟找死(不智)——总结:人渣中的人渣。
但用“道德滑坡”解释历史选择?这就像用“奶农良心坏了”解释三聚氰胺——太偷懒!当所有奶厂都往奶里掺化学元素周期表时,你骂某个奶农“缺德”,不如问问监管为啥形同虚设,劣币为啥能驱逐良币。 许攸的叛变,本质是袁绍集团“内卷化”的必然恶果。
袁绍公司内部,山头林立:
“汝颍帮”(许攸、郭图、辛评): 河南精英,擅长PPT画饼。
“河北派”(审配、田丰、沮授): 本地豪强,手握实权资源。
两派斗得跟乌眼鸡似的。许攸(汝颍帮)碰上了职场“水逆期”:提案屡被袁董驳回,死对头审配(河北派)又趁机举报他“贪污公款”(“配收系攸妻子”)。注意:在专制酱缸里,“贪污”就像公司茶水间的咖啡渍——普遍存在。关键在于,谁被“抓典型”?这纯属政治清洗!
许攸面前只剩两条烂路:
绝地翻盘: 再献奇策立大功!于是他建议:分兵偷袭许都!结果袁绍(正做着“在官渡全歼曹军”的美梦)眼皮都懒得抬:“哦,知道了,下去吧。”(《三国志》未载袁绍反应,但此前类似偷袭均失败,袁大概率不感冒)
提桶跑路: 投奔竞争对手曹操!赌一把曹老板能赢,自己当“头号功臣”。
许攸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家人?救不了,当“沉没成本”吧!袁绍的致命弱点(如乌巢位置、内部矛盾)?我门儿清!曹操翻盘概率?不小!这哪是道德选择?分明是精算师在风险评估后的“最优资产置换”!
曹操收到这份“带血投名状”,心跳估计飙到180。荀攸、贾诩等“风控总监”紧急拉响警报:“老板!小心是仙人跳!”(“攸谲诈,何可信!”)万一许攸是袁绍派来的“特洛伊木马”,曹操这点老本就得赔光。
但曹操没得选。 粮尽在即,横竖是个死。博一把,单车变摩托;不博,等死!他咬牙拍板:梭哈! 亲自带五千精锐(相当于把全部家当押上牌桌),留曹仁看家(防止被偷塔),连夜扑向袁绍的“命根子”——乌巢粮仓。
历史的吊诡在此: 一场顶级对决的胜负手,竟系于一个“贪污犯”的职场失意与孤注一掷。偶然吗?偶然。必然吗?袁绍那稀烂的公司治理,早给这颗“叛变炸弹”埋好了引信。袁老板的霸业,不是被曹操烧没的,是被自己公司的“内斗KPI”点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