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的第二天早晨,大家一起吃早饭,我感到有些异常。每天早晨,都是母亲最先过来忙活一阵,今天没有来,我隐约感觉有什么不幸事情发生。
老姨和表姐参加完婚礼没有走,老姨见状忙说道:"老七,你愣着干啥,快去看看你妈。″
我疾步向母亲睡觉的屋子走去。
众人没心情吃饭,跟了过来。
只见母亲面色苍白,安祥地睡着,我用力摇晃母亲,哭喊道:"妈,快醒醒!″
大家近前细看,发现母亲停止了呼吸。
老姨说:″昨天晚上,我挨着你妈睡的,睡前她和我讲小时候上山挖野菜遇见野狼的事情,凌晨3点种,她还不放心地坐起来,察看手机数据网关没关,没想到去世了,走得太快了。″
我鼻子一酸,终于忍不住,边哭边跟屋里人说了实活:″你们可能不知道,是我害死了母亲。″
大家 睁大眼睛看着我。我媳妇 一副惊恐的样子,低声说:″不是他害死的,不要相信,他乱说。”
老姨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久久不动,好像在说:"小七是个孝子,会做出这种事吗? 其中必有缘故。″
我拭去眼泪,过去的事情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姥姥曾告诉我,母亲年轻的时候,长得聪明漂亮。当时,母亲第一选择是嫁给城里人,没有实现,后来想找一个木工或瓦工,看了几个没有相中,直到26岁没有出嫁。
母亲心地善良,喜欢助人为乐。邻居一个姓鲁的小伙28岁没有成家,母亲就做媒人,领他四处相亲,相了三个,都没有成功,有的姑娘认为小鲁太老实,有的姑娘认为小鲁太穷。第四次相亲时,小鲁说:"我不想去了,估计还是不成功,回来会郁闷几天。″
母亲说:"这次保证成功,我有十成把握。″
小鲁将信将疑地跟母亲去了。走到一半路程,母亲斜过身子,低头用眼晴余光看着小鲁,小声说:"你看我怎么样?"小鲁用力晃晃脑袋,确认不是做梦。母亲在他眼里是优秀的,他想都不敢想,万万没料到,母亲会主动提出嫁他,怪不得来时她许诺保证成功,都怨自己太笨,没能领悟。
小鲁后来成了我父亲。
母亲和父亲结婚后,陆续生了5个哥哥一个姐姐,最后生了我。生我前几天,大嫂也生了一个男孩,大嫂还给母亲拿鸡蛋和小米下奶。
我叫鲁振生,却没有人叫我的名字,都叫小七,或叫鲁老疙瘩。
母亲生完我第五年的一天,在炕上坐着的她想下地干活,突然感到腿麻,不听使唤。母亲急得又喊又叫:"我走不了路不可怕,我的孩子们谁管呀?除了老大结婚成家,别的年龄小呀!我不能挑重担,还给家里添负担。"
父亲安慰道:"不要绝望,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有病怕啥,咱们治。″
父亲带着母亲四处求医,都没有明显效果。
一位长者劝父亲说:″别治了,白花钱,你们家孩子多,条件不允许,再说了,科技怎么发达,也不是什么都能治的,凭天由命吧!"
山穷水尽,加之母亲不同意继续治,父亲无奈选择放弃。
母亲在炕上能爬,下地不能走,大哥给她买个轮椅。
村里的表姨提醒我们,你们要看好母亲,防止她轻生,人在绝望的时候什么事都做出来。
我们认为表姨说的对,把家里的农药瓶子藏了起来,菜刀斧子之类工具都放在高处,不让母亲碰到。
除此之外,我们不管谁有时间,都先进屋探望一下母亲,进行一些安慰。
母亲看出了我们意图,一天傍晚,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说:"我活着的任务是看着你们长大,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生活。我不能干什么,但我会给你们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请你们放心,我的任务没有完成,绝不会离开这个世界。你们最应该关心你们父亲,不是我。”
是啊,父亲太难了,家里的重担全部落他身上。他天天去队里干农活,早出晚归,为了多挣钱,一天不休。晚上回来,给母亲和孩子洗洗涮涮。由于村里没有电,有时候夜里还要去压碾子,就是用人推石碾子,把玉米碾压成细面,做大饼子。
母亲劝父亲:"泰山不是一天堆成的,干不动就少干点,粮食不够咱就喝点稀的,饿不死就行。没钱买衣服不怕,老大穿完给老二,老二穿完给老三,循环着来。″
父亲笑呵呵地说:"我不累,看见你们我就高兴,别看孩子多,等孩子大了,谁家也没有咱们家劳动力多,干啥都不愁。等咱俩老了,儿孙满堂,过年时收的礼品都有一小车。″
母亲说:″心情不顺可以发点牢骚,骂我们一顿,我们能接受。″
父亲说:″我倒是想骂,可看到老婆孩子,疼还疼不过来呢,怎么忍心骂呢!″
有一天晚上,父亲熟睡时,喃喃自语:"太累了!太累了…″
母亲听了,边流泪边用手击打病腿,恨自己不争气。她发现,父亲脸上皱纹纵横交错,犹如干涸后龟裂的水沟,头发和胡子过早地白了,48岁的人,看起来像60岁。她在心疼同时,又隐隐担心父亲像一匹拉车的老马,会有一天不堪重负,倒在前行的路上。那时,该怎样面对呢?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怕啥来啥。一天傍晚,父亲干活回来,说:"你们先睡吧,我摸黑去割一筐野菜喂猪。″
母亲说:″别去了,饿一顿吧!反正也饿不坏。″
父亲说:"饿是饿不坏,就怕大猪饿急眼了拱猪圈,咱们猪圈是用树棒子夹成的墙,经不住大猪拱,拱坏了明天得修理一天,影响干活。″
母亲不好再劝。父亲打了一个呵欠, 步履蹒跚地走了。母亲知道父亲太累了,否则走路如跑,虎虎生风。
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了,父亲没有回来。母亲急了,让我们去找。我们在父亲常割野菜的地里找,没有看到一个人影。忽然,大姐发现草地上直挺挺躺着一个人,左手捂着胸口,脸上表情痛苦,又写满了无奈和不甘。
此人正是父亲, 已经没有生命迹象。据内行人说,父亲可能是心脏的问题,与劳累和压力有一定关系。
出殡那天,母亲没有哭,只是恨恨地说了一句:″老鲁啊老鲁,你太狠心了,把我们一大帮扔下不管,自己享福去了。″
村里有人偷偷地议论:"我们都认为小七的妈妈先走呢,结果他父亲先走了,真是世事难料。″
父亲走后,母亲变得坚强起来,把儿女召集在一起,说:"你父亲走了,家里失去了一个顶梁柱,一个主心骨,但我们日子还要好好过下去。除了老大和小七,你们都是大龄未婚青年,当前主要工作是让你们全部结婚成家,这是我的心愿。"
有一年,市里煤矿来村里招两个矿工,没有人愿意去,怕有危险。母亲当机立断,替二哥把名报上,并开导二哥说:"干什么都有危险,走路有时会被掉下的树枝子砸脑袋呢,富贵险中求,你出去创一条路。″
二哥听从母亲的话,当了一名矿工,后来转为国营正式矿工,退休后开4000多,此是后话。
有一个妇女比三哥大3岁,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个3岁女儿,她喜欢上了三哥。老实憨厚的三哥犹豫不决,征求母亲意见,母亲说:"咱们家都是光棍,500块钱都拿不出,主动找上门的媳妇凭啥不要?结过婚怕啥,都是老观念作祟,人好比什么都强。大三岁更不是事,女大三抱金砖。″
于是,三哥的婚事解决了。
四哥做了上门女婿。
五哥学习优秀,考上市里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当上农科站技术员,妻子是一名教师。
与哥哥们不同,给大姐提婚的人络绎不绝。大姐见都不见,说等母亲百年之后再嫁。母亲坚决不同意,经过多次劝导,大姐含泪出嫁走了。
家中只剩下我和母亲了。母亲说:"你岁数小一些,长得文质彬彬,知书达理,咱们攒几年钱,选一个中意的姑娘。″
村里那位表姨再次提醒我说:"你母亲体弱有病,随时有去世的可能,你要多看着点。″
这也正是我担心的,我真害怕突然有一天母亲离开人世时,身边没有一个人。这样的话,我们七个兄妹会被人骂的。因此,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去看看她,看她是否活着。
我在附近一家企业上班,每天做完早饭,安顿好母亲再上班,晚上回来做晚饭,有时在外边吃饭,就打包带回来给母亲。
两年后的一天,我下班正赶上下大暴雨,河水冲断了小木桥,我绕到河流上游往回走,延误了归程。天渐渐黑下来,树影朦胧,我心乱如麻。中午,一个同事请假回家,他母亲刚刚去世,他的母亲比我母亲小一岁。此时此刻,母亲的安危让我牵肠挂肚,六神无主。
回到家,我看见厨房亮着灯,热气从门缝溢出,并伴有扑鼻的香气。我想,难道是画中的仙女下凡给我做晚饭。
走进屋一看,做饭的人不是仙女,恰恰是母亲。我站在原地,定晴看了母亲足足有5分种,简直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母亲告诉我:″到了下班时间,看你不回来,我心里特别急。我知道你上一天班,回来还做饭,十分劳累,我心中萌发了给你做饭的念头,一 着急,就从轮椅上走了下来,走了十多步,连我自己都惊呆了!我不是坐轮椅的人吗?怎么会走路呢?我马上清醒意识到,我康复了,变成了正常行走的人。其实,近段时间我的腿就发痒发热,舒服的感觉,原来是转好的征兆。为了谨慎起见,我柱着烧火棍,小心翼翼地给你做饭。"
我紧紧抱住母亲,母子喜极而泣。
村里人知道后,都在议论说:"村里和小七妈妈年龄相仿的三个老大娘,能跑能走,身体健康,都在今年去世,她不但安然无恙,还从轮椅上站了起来,简直是奇迹。″
母亲能走后,就不让我做家务活,还养了3口猪,5只羊,十多个小鸡。 闲暇时间,帮哥哥家照看孩子。
七年后,在母亲张罗下,我们家盖了三间砖瓦房,又攒了一些钱,准备我结婚用。同时,我和单位的一个女工相恋了,母亲对我未婚妻十分满意。
在我快要结婚的半年时间里,母亲明显不愿干活了,总说自己困,有时间就躺在炕上睡觉。春困秋乏夏打盹,我把这当做了自然现象,没过多注意,其实我们大家希望她不干活,享享清福。
如今,我结完婚,轮到母亲颐养天年的时候,她却永远闭上眼晴,再也不醒了。你们想想,如果我不结婚,日子过得苦一点,母亲还会为我操心牵挂,就不会离开这个世界。你们说,是不是我害了母亲?″
老姨含眼泪劝道:″看见你们一个个长大成家,你母亲的任务完成了。她太累了,该休息了。小七没有做错,多子多福,你们就是母亲活着时候的幸福。″
六年后的一个清明节,细雨朦朦,春风拂面,道旁柳树绽放出嫩绿新枝,我们哥7个,各自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外加大哥的孙子孙女,共计30人,相约来祭拜父亲和母亲,献上馨香一瓣。
母亲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遇到多么大坎坷,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度过一切艰难险阻,并能创造奇迹。母亲为什么能坚强地活下去,并且站立起来, 像青松一样屹立不倒,就是有一股强大精神力量支撑,这种精神就是伟大母爱。″
本文为短篇故事,含有虚构情节,勿过多解读。
作者:高立新 22024年2月27日写于阜新市细河区龙畔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