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后会在哪儿?”这是那天晚上在月下Anthony问我的。
我不知道。
这些天看了丰子恺的《渐》,也看了Anthony的《渐》 ,喜欢他们对生活的细腻感知,也惊羡于他们的丰厚,可于我自己,却还是觉得生活好像并非渐渐,而是一蹴而就。转瞬间,就已换了个模样。
所以,18年太远,远的让我对它一无所知;甚至,不敢去想象。
我时时刻刻在提及时间,叙述曾经;却未曾想过,时间也一直在不着痕迹地表达着我。每个人都是一个句子,抑扬顿挫或是声调平和,都只是时间口中的一句话而已。有太多人拥挤在同一个“18年”的城池,他们或有如火如荼的爱恨情仇,或有深远厚重的悲喜无垠,都免不了被时间去压缩、去简化、去忽略。
我好像就是一下子觉得自己变了。也或许是我太粗枝大叶,没有感知到时间对我的熏陶默化。曾经的年少轻狂肆意嚣张好像在岁月的切割下一下子没了棱角,也越来越拒绝向世界示弱。
越发觉得,沉默也是一种表达;一种更有力量、也更有尊严的表达。所以所有的恐惧和委屈,都可以隐忍在咬紧的牙关后,都可以掩藏在攥紧的拳头里。
18。我现在可以说18年只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虽然现在它还算是绝大部分。想起这个过程我有一点点的害怕。害怕那些曾经像氧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的人和事,害怕那些曾给我勇气,给我动力的人和事,终究会被时间给打败,从而消逝。
他们中也的确有很多已经消逝了。
不过,18终究只是一个过程。过了那个过程的我,好像觉得我还可以从现在看到的世界中汲取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并不用我寄希望于他人,而是可以来自自己的灵魂。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我对很多人说过很多再见。有的人真的可以再一次重逢相见;可有的,再见却是再也没见过。他们没有刻意离开我,我也没有故意疏远他们。所以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原来亲密无间的关系改变的呢?
18 !还是18!
对人或事的态度,其实就是某个时间段自己内心的折射吧。审美是善变的,只是当初的我并不明白。
经历了18载的时光打磨后,我所喜欢的那些人,较之从前的乱花迷眼会更接近我的本性。而“筛选”这件事,不可避免地会让我疏离我的从前。这其中包括了我曾喜欢的、曾爱慕的、曾以为一辈子离不开的。
所以那些成为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故人,不过是频率、节奏不一致,或是早已选择了相反的路而已。
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找不到错因,那么18就只好做为这些段感情的替罪羊了。
18年后会在哪儿?18年后会怎样?18年间的故事应该要忘掉还是记得?
Anthony说,或许18年后,你身边会站着另外一个男人陪你看月亮。也或许陪你的那个人不带你去看月亮。
谁知道呢。
未来的事我说不准,现在的他们会陪我多久我也不知道。但是这好像也不那么重要。
我也是贪婪的。想要很爱,想要很久。可是时间不是我一人的时间,它不会为了我特意停留。有些人就只是过客,路过,也就算了。陪伴一程也是好的啊,至少,我有了自己的故事,不必去羡慕他人的离合悲欢。
曾经我觉得,要感谢那些离开的人,是他们让我看清离别。也觉得分开后就应该遗忘感动,因为多余的情感会让人失去理智,变得愚笨可笑。可现在我却发现,作茧自缚并不能让我变得刀枪不入或是百毒不侵。而那些存留在心头的感动,却教会我用更加温柔的方式去爱这个世界。
18年后,你会记得我吗?你会记得当下的自己吗?你会记得今天的你遇见的遗憾或委屈,欢愉或感动吗?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是啊,你忘掉吧。我记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