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庐山,源于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来,学历史的时候,了解了庐山曾经发生过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好几次会议,从而记在了这个地方。
遗憾的是,始终未能成行,这次庐山行,也算是一种还愿,一种了却。
昨天到达庐山后我们住在了庐山脚下的一个客栈,用微信小程序“一机游庐山”预约缴纳了第二天车辆进山停车费,同时预约了4人免费门票(庐山三月门票免费)。
早上8时,我们从庐山北门扫码进入景区,驶入北山公路。
公路盘山而上,连续急弯。车辆行驶在上面,像是航行在波浪中,左晃右摇。持续40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叫望江亭的景点。
望江亭是一个在简陋不过的亭子。它突兀在峭壁危崖上,被几座山峰围抱,北面开阔,壑口恰成为遥看长江的好位置,所以得名。
站在亭内,可远眺长江和九江城西的八里湖、赛湖。向另一侧看,则是红色和绿色屋顶布满了山谷的云中之城——牯岭镇。
这里是雪天或观看落日的好位置。
步入望江亭小路,过一牌坊,建有庐山抗战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碑身呈三角锥形,象征三民主义,仿佛一柄宝剑,直插云霄。碑座四方上刻有“蒋介石暨国民党名流题字28幅及碑记,目前多不存在。
离开望江亭,到牯岭街不远,便是“美庐”。
“美庐”是一处别墅。美庐的建设,是在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与清朝地方政府签订永久租用牯岭的土地之后不久,由英国的西伊·阿·兰诺兹勋爵建造。
1903年,勋爵把这幢别墅的产权转让给温妮弗丽德·吉·巴莉女士。
若干年后,这位女士在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寿日,把这幢别墅作为礼物送给了蒋氏夫妇。
进入“美庐”别墅庭院,有一块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巨石。石上刻有“美庐”二字。
1948年8月18日,是蒋介石在庐山的最后一天,这天,它于别墅题写了“美庐”二字,后宋美龄命人在院内这块天然巨石上,刻上了蒋介石的“美庐”题字。
自1926年至1948年,蒋介石有13个年度到过庐山,住在“美庐”。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在美庐别墅一住就是50多天。加上后来1961年和1970年的两次入住,主席一共在“美庐”别墅住了三次。
“美庐”的一楼是宋美龄的卧室和会客室,二楼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与卧室。在宋美龄曾经居住的房间里,见到了宋美龄弹奏过的德国制造的立式钢琴。
毛泽东第一次住进美庐后,于6月29日清晨登上庐山,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毛泽东神驰目极,手心相应,挥笔写下了:《七律·登庐山》。
诗前小序写到:“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
后毛泽东接受周小舟的建议,将《序》删去。
诗全文: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肤挥汗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后来,毛泽东吸收郭沫若等人的意见建议,对此诗多处进行了修改。他将“热肤挥汗洒江天”改成“热风吹雨洒江天”。经过完善之后,《七律·登庐山》一诗对仗更加工整,语意更加精准,诗意更加隽永。
参观完“美庐”,我们来到了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会议旧址始建于1935年,原为国民党庐山大礼堂,是蒋介石培养和训练骨干的重要基地。
来到“庐山会议”旧址,大门上绛红色帷幕上镶嵌着“庐山会议会址”6个大字。
展厅里面,采取声、光、电、多媒体、影视等综合手法,展示了三次庐山会议相关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庐山从事的革命实践活动。
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是两次重要会议的总称:一是7月2日至8月1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二是8月2日至16日的八届八中全会。
会议原定的议题是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讨论今后的经济工作任务。会议分组讨论期间,彭德怀写信给毛泽东(此信原文在展厅展示),信中在肯定路线的前提下,提出了左倾问题。
后来,会议发生转向,开展所谓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
8月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和《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等文件。
这次会议,不但使经济工作中的纠“左”努力一度中断,更重要的是,它使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原则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离开庐山会议旧址,几百米处,便是抗战纪念馆。
进入抗战纪念馆,里面用大量的史料和实物,重点展示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及国民党政府召开由各界代表参加的“牯岭谈话会”。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与秦邦宪、林伯渠在庐山与蒋介石谈判。7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实际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公两党第二次合作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和《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指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由此,中国的全民抗战从此拉开帷幕。
离开纪念馆,我们去了如琴湖、锦绣谷和仙人洞三个景点。
如琴湖始建于1961年,是一个人工湖,面积11万平米。它是庐山牯岭镇的一处街心公园。因形如小提琴而得名。
湖上有一座小岛,周边有一些花草树木,挺一般的休闲场所。
锦绣谷是一段长1.5公里的平底陡壁的山谷。
沿锦绣谷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见断崖天成,石林挺秀,景色不错。路边有不少的猕猴跳过来跳过去,增加了不少游览乐趣。
过了锦绣谷,便是仙人洞。
顾名思义,仙人洞只是一个由高6米,宽12米,纵深14米沙崖构成的岩石洞。因洞头岩石参差,形态如手指,故名佛手岩。
1961年,江青在庐山仙人洞拍摄了一张《庐山仙人洞》照片,备受毛泽东称赞。毛泽东公开为之赋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之后,原本没什么名气的仙人洞随名身大震。
从仙人洞出来,仙人也没让我们搞明白回去的路,原本想从原路返回的我们,多跑了几十公里,从另一个山门出了山。
返回的路上我就想,在中国的众多名山之中,与中国近现代政坛人物有着密切瓜葛的可能要属庐山了。
如果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历史角度来看庐山的话,这座山无疑是一座“政治山”了。
究竟是庐山的别墅,还是庐山的位置,亦或庐山的避暑,让这座山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燃点。
同时,也让这座山孕育了许多著名的革命人物。如黄兴、宋庆龄、周恩来、毛泽东等。
当然,也有蒋介石等国民党一大批历史人物。
这些人物在庐山的一系列活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许多时候,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转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