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分享第6篇)
滑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小田小学杜冠鹏
今天通过学习陶行知的几篇文章,我收获很大,同时也感悟很多,最让我感悟深的就是孩子与教育。小孩子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小孩子能做老师,做老师不限定要毕业师范毕业。在陶行知致潘一尘先生的信中,谈到一个不满13岁的孩子领导小朋友建学校,表现出超越的天才。小孩子可以把自己读的书教人,一面复习一面把学到的知识传给他人,那是再好无比的啦!
陶行知在当年,提出平民教育践行平民教,利用小先生实现平民教育。利用小孩儿教小孩儿,而且还让小孩儿教大人、教青、年教老人。小先生能解决普及初步教育的困难,当时也让一大批人脱了盲。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小孩子,最优秀的小孩子。由此联系到了我们现在现在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你老师为主导,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兵教兵的模式,其实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小先生理论。当今,我们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来运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大多数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不是真正的创新。更有些是完全为了形式主义,为了给所谓的专家看,为了所谓的评优质课。其实我们如果利用好这个小先生的理念,还真的能如陶行知先生所践行的那样做出一番贡献。比如说,如果能用高年级的学生去辅导低年级的学生,这样既能让高年级的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又能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真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老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同时也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各种“小手拉大手”活动,其实他们的目的就是用孩子来教育家长,用孩子来影响社会。这不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之理念吗?孩子虽小作用可不小,绝对不能低估孩子能力。孩子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走进社区服务与社区,影响村民,影响民风。这也印证了学校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是互相影响的,社会与学校必须合一。
在《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老师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想想现在的学校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老师为了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老师所要的必须教,考试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音乐不教了,美术不教啦,体育不上啦,家务不做啦,农艺不教啦,科学的实验不做了,所谓的课内课外的活动都没有啦。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简单的说就是,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考试。好玩吧,这就是当今的教育。只要学生能考出高分儿,就说明老师会教,就说明学校办学成功啦!分数等于教育,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现在的教育就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为了分数而办学校,教育与生活是分离的。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学校社会化,学校即社会,只是一句时髦的格言。把社会里的东西,挑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这样,一只小鸟龙是扩大而成为大鸟笼。他终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社会机学校,这个的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28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我们如果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老师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呢?只有在做中才能遇到问题,遇到问题才能想法解决问题,想法解决问题,你就会去思考,就会去创新,就会去创造,这才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现在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一种读书与用书的问题,读书的人多而用书的人少,我们读书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考试。书只是一种工具,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只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边显露出来,真的便用的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
陶行知当年提出的平民教育,就是想让广大的平民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教育也不能以金钱做买卖,人人都可以自由享受。但是当今的社会,国家做义务教育本来就是做平民教育的,而当今社会的补课辅导班盛行,不仅没有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反而各种辅导班儿的高收费,加重了家庭经济的负担。使平民教育又称了一种精英教育,好多工人农民等低收入家庭又让孩子无法上学,国家政策的初衷被社会的不良现象所淹没了,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又成了有钱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