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元结的《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前两期我们都在讲《将进酒》,而且还说李白是仙、李贺是鬼,那今天这首《石鱼湖上醉歌》的作者——元结又是什么呢?元结跟他们都不一样,元结是人,但是元结也不是一介凡夫俗子,他是猛人,也是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元结跟李白、李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李白、李贺都是神童出身,李白号称“五岁通六甲”,很早就通读别人的作品;李贺更是七岁成诗,很早就有了自己的作品。而且这两位到十五岁的时候,都已经名满天下,开始四处结交同好,以诗会友了。
可元结不一样,他小时候就是浪荡子,十五岁的时候还大字不识一个呢,到了十七岁才折节读书。按照现在的说法,他算是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那是不是他的人生就很失败呢?当然不是。元结后来也考中了进士,当了官,但少年时期刚猛的性格不变,曾经亲临战场抗击“安史”叛军,保全十五座城池免遭涂炭,比李白“为君谈笑静胡沙”要真实多了。一介书生而能抗贼杀敌,当然算是猛人。那为什么又说他是好人呢?因为他当官之后啊,真有父母官的心肠。他当道州刺史的时候,正值“安史之乱”刚刚结束。道州残破,原来全州有四万多户人家,经过战乱,只剩不到四千户,真是十不存一啊!就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还一连下发了二百多个文件催征赋税,而且给元结下命令说,如果交不上赋税就贬官处理。一边是自己的仕途,一边是老百姓的性命,怎么办呢?元结思来想去,慨然抗命,宁可自己被贬,也不忍欺压百姓,还写了一首《舂陵行》明志。这个行为就受到杜甫等等一干大文人的高度赞赏,说他让“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当官能为民做主,当然是个大大的好人。那更难得的是什么呢?元结不仅是个猛人,是个好人,还是个有趣的达人。他当道州刺史该为民请命就为民请命,该抗击贼寇就抗击贼寇,可是在这繁缛复杂的公务之余,元结还不忘饮酒作乐,陶醉在青山绿水之间。《石鱼湖上醉歌》就是他在道州时候写的作品,那怎么写呢?
先看题目——“石鱼湖上醉歌”,“石鱼湖”算是元结自己发掘出来的一处小名胜,本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湖,因为湖中有一块大石头像是一条鱼浮在水面,所以元结就给这个湖起了个名字叫“石鱼湖”。更妙的是啊,这块石头不仅形象好,中间还凹进去一块,稍稍修整一下正好用来藏酒。湖边呢,又有一些零散的石头可以坐人,小船还可以在湖岸和石鱼之间往来穿梭,真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宴饮之地呀!所以元结一旦有点余暇时间就呼朋引伴到石鱼湖喝酒。这首《石鱼湖上醉歌》讲的就是这么一次宴会的场景。
在诗题之后,元结还自己写了一篇序。他说:“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什么意思呢?他说呀,我“漫叟”——“漫叟”是他的号。拿了公田里的米酿了点酒,又趁休息的时候,把它运到石鱼中藏起来,不时地到这里喝喝酒、买买醉。喝到微醺的状态就靠着湖岸,伸长了胳膊到石鱼中拿酒,让小艇载着分送给坐在周边石头上的朋友,让他们一醉方休。这情景简直像是缩微版的洞庭湖啊!我感觉自己好像倚着巴丘,又在君山上举杯,而我的朋友们则分坐在洞庭湖周边,小艇乘风破浪来给我们送酒,这是多快乐的事啊,怎能不高歌一曲呢?
大家仔细想想这篇序,元结这是什么情调啊?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人安排山水园林的情调啊。明明只是些山微水,微不足道的,经过巧妙布置,合理想象之后,就仿佛有了名山大川的风范。让人深处弹丸之地却能思接千里,神游于天地之间。这就是经典的文人情趣呀。那这样的情趣怎么把它表达出来呢?看第一句: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一弯小小石鱼湖在我眼里像洞庭,夏天湖水涨起来石鱼仿佛君山青。是不是这么翻译啊?这句诗就这么简单,把石鱼湖比作洞庭湖,把石鱼比做君山。湖水漫涨、山色青青,虽然是夏天,却有一份难得的清凉感扑面而来,让人觉得心情是那么愉快。那第一句写山水之美,第二句该转到人了: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徜徉在这山水之间的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群酒徒啊!所以他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什么呢?在这些人眼里,山就是酒樽,水就是酒沼。酒徒们一个个坐在湖中的小岛之上指点河山、痛饮美酒,这是何等惬意,又是何等意气风发呀!这样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酒徒们当然心满意足,恨不得时时到石鱼湖厮混,可是呢天公不作美,连日风雨大作。怎么办呢?看第三句: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连日风雨、白浪滔天又算得了什么,送酒的小船照样在石鱼和洲岛之间往来穿梭,把美酒送到每一个酒徒的面前。这句话写的真有意思,有意思在哪啊?通常来说啊,我们战天斗地的时候,总想赋予它特殊的或者比较壮阔的意义。比方说李白写“长风破浪会有时”,那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啊;范仲淹写“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那是讲生计的艰难啊。可是元结的小船乘风破浪是为了什么呀?只是为了给酒徒送酒而已。这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吗?没有。但是,快乐难道不算是人生的意义吗?乘风破浪地追求快乐,这不也是一种人生的豪气吗?酒送到了,酒徒朋友们都高兴了,元结呢?元结也感受到了由衷地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呀?看最后一句: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我就拿着一个长瓢稳坐巴丘,给这个斟酒,给那个斟酒,让大家有忧的解忧、有愁的散愁。这是多好的主人呐!这里没有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样的豪情;也没有李贺“琉璃盅,琥珀浓,小槽滴酒真珠红”这样的奢华。跟他们相比,元结的酒宴太平凡了,甚至让人联想起了学校食堂里打饭的大师傅,给这个一勺,给那个一勺,眼看着嗷嗷待哺的学生们期待而来,满意而去。它平凡,但是这里的感情却是真快乐。
虽然元结也说“酌饮四坐以散愁”,但这个愁不是李白那个“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愤懑,也不是李贺那种“酒不到刘伶坟上土”的悲凉。这个愁大概就是柴米油盐,公务应酬等等琐碎的烦恼,它容易生,也容易解。所以当元结说“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的时候,我们真的相信这个愁解开了,这群酒徒们快乐了。这是属于凡人的小快乐,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能理解到,甚至分享到的真快乐呀!这种快乐最像谁呢?我个人觉得啊,最像《醉翁亭记》里的欧阳修,“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与友同乐,与民同乐是好人,也是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最令人心向往吗?再读一遍: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元结这首诗啊,活泼明快、朗朗上口,最有民歌的风范,连小朋友都可以一读就喜欢,一读就记住。但是呢,下一期我们又要回到波澜壮阔的大主题了,跟大家分享李白的《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