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很多想法,比如说:学绘画,学吉他,学跳舞等等,很多人也践行了很长时间,但最终的收获却没有想象得那么丰厚。当然我们可以安慰自己:“下次会更好”。那有没有办法可以在一次内做得足够好呢,哪怕比之前好上那么一点点。有,树立你的作品意识。
一个月前,我入职了,成为一名java开发工程师。在java这一块,我的主要工作是编写微信接口。因为我之前没有接触这一块,需要从头学起。刚学微信接口,我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先拿自己的公司玩玩(因为做跨境电商,我注册了一个公司),只是很简单地搭建一个环境,写一些代码,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报错。
后来我转变了思路,先整体了解整个微信接口的体系,再细分任务,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我并不是做练习,而是要打造一个作品,这个作品是要上线的,也就是说,消费者进入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可以进行浏览、操作、支付等等。一想到这里,学习就不是学着玩了。
跨界高手许岑或许是作品意识的最佳诠释。他每做完一件事,都会留下一部作品。他在国外留学,因为自己吃不惯国外的菜肴,于是,一个从来不下厨房的男人开始学做菜,关键是还出了做菜教程。
他学吉他,一上手就买最贵的(钱还是向朋友借的,一年才还清),为什么呢?许岑说:“他正在创造一件作品”。创造作品和机械地重复某件工作,那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心态。当你在创造作品时,你的大脑是不是高度兴奋,创意是否层出不穷?
此外,许岑还出了ppt教程,英语教程,还有如何制作教程的教程。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就暗示自己正在创造一件作品,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还要告诉自己:“这个作品是要发表的,要被亲戚朋友看到的”。
如何树立作品意识?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学吉他,挑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使劲练、拼命练,练完后,找一个晚会上台演出,或录成音频,上传到朋友圈。如果你要学写作,把你每一篇文章都当作品、都是经典,细细打磨,并发布到朋友圈。如此一来,等你老了,这些作品依然还在,见证着你的存在。
作品意识告诉你,我不是学着玩,而是认真的。要么不学,要学就拼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