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1568期刊登了新物种企业大爆发的分析文章。
文章指出75%顶尖企业,10年内被取代。企业寿命也从原来的60年减至20年,高达90%的数字转型计划以失败告终!
随着数字革命的浪潮,大部分企业都会被拍死在沙滩上,只有那些拥抱数字革命,进化成新物种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那么什么是新物种企业?以及如何才能成为新物种企业?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旧的物种灭绝之后就是进入新物种的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新的物种肯定是在旧物种的基础上,在数字革命浪潮下,而使得信息从原来的不对称变为透明,从原来的以有限的经验改为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作决策,那些最能快速迭代、最能适应时代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进化为新的物种。
进化迭代为新物种企业就必须遵循以下法则:
首先,要学会用数据做决策。
其实从古至今,数据就一直存在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古代由于技术的局限我们还无法全面的测量、获取这些数据,可是当智慧型手机、移动网络、物联网的出现,可以让数据随时on-line。这些数据成了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只有那些能够整合实体与虚拟通路,从而取得更多数据,有效率地满足消费者,抢先一步演化才能成为新物种。以前是用经验及直觉做决策,而新物种企业学会用数据做决策。大数据不仅仅只是将大量的数据存储起来,而真正要做的事情是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
其次,企业不再是单一的形态商业模型,新物种企业已演化为混血儿。
新物种不断用获得的数据,拓展自己的商业疆域,不断容纳新的商业形态,找到更多的生意机会。旧物种以产业别分类,新物种已经难以界定。文中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永辉超市,从原本的传统零售企业进化为新物种企业(新零售)。原来的传统零售业在网络效应作用下变得越加公开透明,依靠信息不对称而赚取差价的商业模式已经被彻底打破。因而压缩了标准品零售的生存空间。然而在电商通路里,这些标准品同样处于竞争的红海中,使得获客成本并不比线下便宜,因此非标准品如永辉生鲜等则异军突起,其市值创下历史新高,跃升为中国净利成长第一的零售商。第二个例子是彩生活物业服务公司。从原本传统的物业管理的“物业”转变为拥有这些物业的“人”的服务。通过了解人的痛点,优化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在原有物业管理基础上,增加了服务内容,并利用网络化的优势,建立了标准化作业流程,增加用户体验,不断创新各项服务内容,这些服务包括基金、理财、P2P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成为了新物种的彩生活已经成功打造成围绕解决人痛点的平台生态圈。
第三,新物种是关注人而非关注科技。
正如彩生活一样,必须关注人的痛点,首先要了解人的痛点是什么?需求是什么?我们有什么能力可以给他们赋能?从而实现win-win.这些问题可以从我们所收集到的数据中获取,然后针对性作出决策,比如我们可以从客户的所有消费记录的数据中找到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等然后针对这些做精准销售、甚至做到预测性销售。从而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另外需要考虑的是,人的需求是动态的,不能用以往一招吃天下,而应该将自己的模式进行改造、创新来适应这个时代,甚至想他人未想,提前规划布局,对那些不需要的产品尽快淘汰。
最后,如果要进化为新物种就要快速迭代,早失败早成功。
旧的物种是趋利避害,然而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畏缩不前反而会限制我们的进化进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利用数据智能决策、快速行动、快速失败、快速纠正方能快速迭代。现在的阿里巴巴、亚马逊等无一不是经过了多次决策失败后快速调整而取得现在的成绩的。贝佐斯说亚马逊内部创新失败率可能高达90%,赔了数十亿美元。但没有这些失败,成就不了亚马逊市值五千八百亿美元的帝国。企业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行动才能在机会开启的那一刻,站在风口,让趋势将你的成长迭代速度达到逃逸速度,进化为新的物种。
除了以上成为新物种的法则之外,新物种的内部管理机制也要相应的进化才能协调一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合伙人制度,激励兼容,提供员工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总部与分店的合伙人,定期依照历史的数据和销售预测制订业绩指标,超出预期的部分利润将按公开比率进行分配。二、赛马机制。每个月评鉴一次,淘汰及更换合伙人。用“三高”的方针进行,分别是高标准、高激励、高淘汰。三、组织扁平化。员工化被动为主动,让利于员工实现启智分离。四、数据化管理。以庞大的数据为基础,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进行管理决策。
总而言之,新的物种就是在线线下的整合服务,一切的行动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宗旨而不是为了大数据而大数据。再好的APP如果引流到线下,没有好的客户体验也会失去竞争力。关键是让好的想法能落地(执行),不死守大数据,不迷信技术,用行动去快速迭代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