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辽宁,日本装甲列车与中国装甲列车展开对射并被击中撤退,负责驾驶列车的两名满铁司机死亡,火车上的板仓繁大尉被炸死,图为他的妻子手拿筷子分拣他的遗骨。
板仓繁大尉是日军军犬部队指挥官,以前是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军用犬课研究主任,他嫌弃日本本土的秋田犬一类的土著狗不够凶猛,从欧洲引进了优良犬种,培育日本军犬,所以侵华战争中,日军的重要帮凶就是人高马大的欧洲狼狗,因此,他被称为“日本军犬之父”。
1914年,日本就开始着手军犬的培育,但一开始用的是日本本土犬种,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自从板仓繁接受这一课题研究后,他开始把眼光投向了欧洲,那里的犬高大凶猛,非常适合作为军犬饲养。
于是,板仓繁在千叶县建立军犬育成所,开始专门为关东军培育优质军犬。
918前夕,东北关东军的军犬已经具备实战能力,板仓大尉指挥军犬部队参加了进攻北大营的战斗,板仓大尉亲自培训的两条军犬直接参与了这场战斗。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虽然随着枪炮声响起,军犬发疯似的冲向中国军营,战后却并未归来,其中两犬均被东北军官兵杀死,而另外一条干脆就此不知去向,八成是投诚了。
出了这样的事,板仓大尉实属无奈,可还未等他从此次战斗吸取经验教训,改良军犬训练,他就在1931年11月27日进攻锦州的战斗中被东北军装甲部队击毙于饶阳河。
中国军队一炮击中日军列车,板仓繁毙命,尸骨被炸得粉碎,也不知是不是当时煤杂质较多,火化后板仓的尸骨和一片狼藉,其妻子只能和亲戚一起手拿筷子,将丈夫的遗骨一点点从各种杂物里分拣出来,看着作恶多端的日本狗父粉身碎骨! 真是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