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每个人都有明德,明明德就是自明其明德,人如能自明其明德便是大人,便是君子,便是圣人。所以学做大人的道,就在自明其明德。
与老子讲“自知者明”相通,如何达到自知呢?老子讲“无为”,“无为”两字千万不要以为是什么也不干,无为是说的无人为,也就是说认识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天理),顺着规律去办事,就会无为而无不为。
那大学里面怎么讲如何才能明明德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以明明德就在于诚意。那又如何诚意呢?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也就是存天理,去人欲,与道家又相通,存天理就是按规律办事,去人欲就是不要掺杂任何个人私欲。
儒家高明的地方就不仅仅讲了明明德,还讲了明明德以后的用,道家只讲到了认识万事万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后面用处在哪,道家没讲,然后道家的理论就被一部分人拿去修炼内丹了,也就是长生不老之术,形成了所谓的道教。
那儒家讲明明德后的用在哪里呢?那就是在亲民!这是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的民本思想的来源,应该说民本思想的提出比大学更早,孟子先提出来,大学融进去。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不崇尚民主,而崇尚民本的根本。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从修身到天下太平,儒家给出了路线图,这是儒家的政治纲领。道家给的路线图是什么呢?四个字,绝圣弃智。
在儒家这条路线图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是说所有人都会按照这条路线走到头才算成功。对个人来说能达到修身是一种成功,对一个家族的家长来说达到齐家也是一种成功,对一国之君来说能达到国治就是一种成功。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也就是本末倒置的话是不可能成功的。
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做起吧。格物致知是对外的态度,对所有的科学知识,自然规律保持个好奇心,多学多闻。诚意正心是内在的修炼,诚自己的意,正自己的心,识得自己心之本体。
儒家多讲本末,内外,栗子随手可举,“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