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完30岁生日。曾以为这一天离自己很遥远,时间会为了我慢下来,我会在二十几岁的年纪一只浪下去。然而,幻想终究要败给现实,30岁悄然而至。
也曾以为,自己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懒、沟通能力欠缺、专业知识困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失。这个幼稚的想法又被现实又狠狠地打了脸——我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成熟和更有价值。想起来李笑来在《时间的朋友》讲到的,你每天都在努力有所积累,时间才是你的朋友,否则,时间只是时间,不是朋友。
最近,读完《少有人走的路》,感悟颇深,在此分享,与君共勉。毕竟前面还有更多30年要走下去。
自律
必须承认一个真理:人生苦难重重。理解了这个事实,我们会更加坦然的面对人生中充满的一系列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自律。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激发我们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们的心智变的更加成熟。承受其中的痛苦,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自律,就是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看到这个概念,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前老板Sandy,35岁就做到了外企高管,严于律己,是对她最好的诠释。上天不负努力的人,进入公司第四年,便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销售总监。她跟我们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自律。
如何做到自律呢?回到书中,作者给出了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
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首先面对问题、感受痛苦,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找到问题的本质然后解决问题,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满足感。
比如要做市场汇报,我需要查资料,找数据,做调研,最后做PPT,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我朝着这一目标努力,付出时间和精力,做出一份合格的报告之后,面对自己的作品,成就感和满足感会油然而生。开始和过程虽然很痛苦,结果却是快乐的。
有两种态度完全违背了这一原则: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甚至比之前的情况更糟糕;
另一种是回避问题,希望问题自己消失。然而问题往往不会自己消失,反而积重难返,解决起来更加艰难,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更恶劣的后果。
是不是很常见?同样一份市场报告,如果我不愿付出心血,草草做一份文件糊弄过去,或者一直拖延下去,结果估计大家也想到了,要不就是重新花同样的时间做一份,还耽误了进度;要不就是老板看了以后直接让你走人~
承担责任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成熟。直面自己的问题,是基本前提。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归咎于别人,这种态度是一种心理疾病,叫“人格失调症”。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想要躲开这一痛苦。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不仅让我们放弃了成长与成熟的机会,也让我们放弃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和权力。
很多人,面对问题不愿自己思考;面对选择时,不愿意自己拿主意,却转而求助于身边亲友甚至网友,把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拱手相让。让他人帮忙做决策,仅仅是为了选择错误时,可以把这种错误推到别人的身上,逃避自己的问题。“要不是XX让我这么选,我早就就...”。知乎上有大量问类似于“我要不要跟男/女朋友分手”,“我要去大城市找工作吗"这种问题。
搜狐CEO时光磊说过一段读后感:
我们一定要警惕,责备和愤怒一样,都会给人带来痛快的感觉。发泄愤怒能让人一吐为快,责备他人能让人舒服,仇恨则让人过瘾。他们容易让人上瘾并会迷上他,并养成习惯,无法自拔。”
这些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虽然错误可以归咎别人头上,我们可以尽情责备,最后的苦果却不得不由自己承担。小到生活中的穿衣吃饭,大到换工作,去哪个城市生活,找个什么样的人生伴侣。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都是我们自己。
到这里,想起吴军老师讲到投资要做充分调研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我是拿钱投资,你们是拿命投资。
人生,还是要自己走。每一个选择,构成了你的人生。你甘心让别人来决定你的人生吗?
忠于事实
我们越了解事实,就越容易处理问题。对事实了解的越少,思维越混乱,让我们不知所措。
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认清自己的道路。我们越努力认清事实,地图的准确性越高。
刘润老师说: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认知的差距。
世界不断变化,而地图也需要不断更新。大多数人到了一定年纪或地位,自认为世界观已完美,对任何新事物不再有兴趣,变得固步自封,狭隘和偏激。甚至还有很多人,拿着幼年时的地图在成人世界活着。
我在大学毕业后的头几年,自以为学到了需要用到的全部知识,不愿再去看书学习新知识。很难想象一个大学毕业生会有这种想法。那几年我也没有任何进步。最初在一家机械公司做销售,我很抵触那些枯燥的机械知识,不愿了解和学习。直到有一天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虽然我哦可以滔滔不绝的介绍公司,但是我对公司的产品几乎一无所知,无法跟客户进行深度的交流,也无法获取客户的信任。
新的认知会让我们大规模修正就的认知,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痛苦,但这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
那些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认知的人,却是极少数的幸运者。
迎接挑战
认识和忠于事实带给我们非凡的价值,将使痛苦显得微不足道。自我反省的快乐,甚至远远大于痛苦。
我们不断学习自律,可以使心灵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一如我们要不断拓展舒适区,挑战自己,使我们能在更多的问题面前处理起来游刃有余。
最近刚刚看到一则新闻,一个10岁的小女孩,仅仅是因为老师批评了几句,心里就承受不了,跳楼自杀了。这则新闻让人非常痛心,一个生命,因为一点旁人看来几乎不算问题的小小的挫折,就自我放弃了。
现在很多孩子被家里精心呵护,从小几乎没受过一点委屈,没遇到一点挫折。这造成了孩子心里的脆弱,抗打击能力太差。我非常赞同让孩子小时候适当经受一些小挫折,这可以不断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
父母的角色
生而为人父母,要自律。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效仿的对象。换句话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为什么样子,自己首先要言传身教。希望孩子爱读书,父母必然在家常常看书;希望孩子爱运动,父母必然常带孩子出去活动。很多父母,嘴上要求孩子多看书,少看电视,早睡早起,自己却做着完全相反的事情,孩子怎么会听呢,只会学习父母的样子。
对于父母来讲,自律还意味着,付出爱,去陪伴、发现和倾听孩子。不是发现问题草草解决,敷衍了事,而是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对于孩子意义重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回应和肯定,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价值感。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想起古典老师讲过的"自我效能感",坚持一件高效能的事情,很难很痛苦,但是终生受益,比如学英语,比如健身,需要自律;而坚持效能感低的事情,比如睡觉,不叫坚持,叫上瘾。
最后,附上希尔德.布鲁茨博士的一段话,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应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他们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作为成年人,他们一生中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