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雅量,做事要有眼光。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事,则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则人人都有不足。
一、眼宽能容事
人生在世,经历的事情万千,难保不遇到几件烦心事。遇事不要紧,关键在于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人在不顺心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普天之下我最苦,全世界的人都在针对我。
老话说:“每临大事必有静气。”
碰到急事、难事,首先先把火气降下来,然后再把眼光放长远,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曾国藩早年眼界并不出众。一事不顺心,当时便要暴跳如雷。战场瞬息万变,军中事务千头万绪。
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必须学会走一步算万步。
他说:“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
人的眼界之所以不够开阔,大多是受外物阻碍。暴躁、恐惧、贪欲种种不良情绪,阻碍了你的眼界。
过于看重荣辱,过于计较得失,争名逐利,受困于眼前的一方小小天地。对待功利得失,必须看淡、看轻。成大事者,目光不能局限于眼前。要做到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未来发生的事情,不主动去想它;做好当下的事,不让它杂乱;事情过去了,不留一丝遗憾。
凡事有可为,也有不可为。可为之事,当勉力为之,此谓尽心;不可为之事,当顺其自然,此谓知命。尽心知命,方能无畏无惧。
二、心宽能容人
曾国藩曾在家信中写道:“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若要做到胸次浩大,应从“平淡”二字下功夫。所谓平,就是放平心态;所谓淡,就是看淡得失。
曾国藩说:“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容不下他人时,必先自我反省:我当真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吗?为何要在胸中积郁这股不平之气?
通过自我反省,不但能使心气平和,且有利于维护人际关系。世人皆知曾国藩有识人之明。曾国藩从不担忧部下胜过自己,甚至主动为他们铺路搭桥。
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中,李鸿章仕途比他好,左宗棠带兵比他强。然而这些能人都甘愿拜倒在他麾下,听从他的指挥。
这正是因为曾国藩心胸宽广、能容人。他说:“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容人,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扬人之长,补人之短,谅人之过,察人之难。修养很高的人,都有容人的雅量。他们能够宽容地看待别人,同时又对自己严格要求。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正是如此。
人生之路不在他人指引,而在自我的修为。你越是能容,脚下的路就越宽阔。做人做事留有余地,让自己和他人都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