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结束,志愿填报结束,我终于有时间闲下来回想我正儿八经读书的这十二年。
其实现在想想,我应该在别人的眼里一直是个神奇的存在,小升初选择考到邻市的初中一个人读书生活,在高中的时候又因为爱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艺考,最终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校考的合格证。这个过程中,我真的很幸运,因为我家人对我一切天马行空浪漫的支持和鼓励,也因为我的师长同学对我一切出格意外决定的理解和包容。
因为很早出去读书,所以整个初中和高中阶段陪伴着我的是被迫独立的飞速成长。在初中第一个学期的时候,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是同省非常优秀的朋友,所以我的成绩在年级段是只有中下游的。其中我的科学是最差的,但同时它又有足足180的分值。我的初中班主任是我们的科学老师,他教书很好,但脾气很暴躁,他其实很看不起我们这些笨笨的文科女生,常常喜欢在课上点我们这类同学回答问题。我因为害怕所以脑子常常一片空白,然后这之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垃圾”“猪一样的”“这么简单狗都学会了”……而我的负面情绪在我初一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时,他当着全班人的面嘲讽我“你真的不要再在这里读书了,你不适合,你太笨了,退学吧”的时候达到了顶峰。那个暑假的7月上半个月,我的状态差到一想到我的班主任就会全身颤抖,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那个暑假的7月后半个月,我被我爸妈送到了我姐的大学里和我姐姐一起生活了大半个月。姐姐一直成绩很好,也是我从小到大的同校学姐。在清华园里的那段时间,她告诉我最无能的反抗是沉默,最有力的反抗是颠覆对方的认知。那个暑假的8月,我没日没夜的刷题。之后的高二高三,不管是物理还是化学,我的科学成绩就没有低于过165。我成功的摆脱了所谓的“理科自卑”,克服了我的心理恐惧,并成功升入了最好的高中。
相对于我的初中,我的高中像是摆脱了高压环境,进入了真正独立自主的学生时代。我接触到了很多社团,很多大佬,很多有着除了学习之外很多坚持了很久爱好特长的学长学姐。电影是我从小到大的首选,当我第一次从学姐口中认识到有编导这样的艺考,我就很心动。因为觉得这种突发奇想的念头并不成熟,所以除了我的闺蜜和学姐,当时我觉得没有人会支持我。但出我意料的是,我第一次和我妈提这件事的时候,她就跟我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做好了决定,就像之前很多次我告诉过你的那样,你哪怕跪着也要很坚强的走完。”然后我就去学了编导,依然是一个人,可能是为了一场舞台剧,可能是为了一次交流会,我曾经在很多高二的周末请假在一些城市穿梭。我的高中热烈而滚烫的燃烧着,那种幸福感是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我觉得我是无敌幸运的,我在整条追寻水仙花的路上,没有听到过否定怀疑的声音,也没有被灌输过面包才是基本的思想,我好像只是一直在被很多人爱着、鼓励着,像小王子照顾他的玫瑰一样,我最终收获了属于我的第一朵水仙花。
拿到合格证的那一天,我上完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在路口看到专门赶过来的爸爸妈妈时,我真的一下子就哭了。可能是追寻这朵水仙花的过程太过于艰难,所以转过头去看的时候,解脱大于喜悦。我的省统考并不理想,而因为准备省统考,我的第一次高考四门成绩大幅下降,那个时候我也想过我真的承担的起我这个选择的结果吗?但我的座右铭一直是“与其在遗憾选择与担忧未来中来回烦恼,不如把握还可以改变的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所幸是故事的最后,我成功了。
想跟所有在十八岁前读书阶段的你说,人生有无数的可能、无数的选择、很多不被定义的精彩。永远不要因为别人来否定自己,不要害怕做选择,因为选择的对错本就不在于选项本身,而在于你选择之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