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片段我们讲了在陪孩子玩耍时要跟随孩子,但在有些情况下,只有跟随是不够的,比如孩子想要一直打游戏,如果只是跟随孩子,任由孩子打,或是大人和孩子一起打,这样并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少好处,所以这一个片段告诉家长,在和孩子玩耍时,如何在必要时,接管游戏的主动权而不仅是跟随。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这个片段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先跟随,后主导”的方法,在日常的游戏互动中,帮助孩子解决游戏中的无聊感,或是孩子现实中需要面对的困境和挑战。
【R:阅读原文片段】
P177 先跟随,后主导
上一章中我提到跟女儿玩“冰冻人”的游戏时,我想要接管游戏的主导权而不是跟随她。那一次,我忘了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先跟随,后主导”:只有跟随孩子一段时间后,才能找到介人游戏并加以引导的机会。然而,有时候单纯地跟随孩子是不够的,甚至根本没用。这时候,就需要成人来掌控了,至少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如果孩子陷入无力感和孤独感的困境,那么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出来。有时,只需要轻轻地推他一下,孩子就能重新当起舵手,带领游戏。也有些时候,我们则需要坚持联结。大人主导孩子的方式通常包括:提供适度的挑战,引入重要的主题,或者玩得无聊时把游戏变得有趣一点儿。
【I:拆书家讲解引导】当孩子拒绝玩某种游戏,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荡秋千,或是孩子在玩的时候无精打采,没有什么兴趣,如果这时只是跟随孩子,害怕就不玩,不想玩就不玩,那么孩子会很难突破自己的恐惧和害怕,很难有勇气挑战有难度的事情,那么该怎么办呢?可以在陪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先跟随,再主导”,帮助孩子走出无力感和孤独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具体做法是:1:增加难度,找到临界点:在和孩子玩游戏时,要适度的增加游戏的难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难度太小,孩子没有兴趣,如果难度太大,会挫败孩子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找到临界点,临界点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不同情境中,面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不同,所以临界点只能由家长来细心观察,通常当孩子处于临界点的时候,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应是:发抖,后退,大哭,或者是开始笑......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判断临界点。2:引入主题,主导孩子:孩子在某一方面存在困难,比如不遵守规则,那么家长可以先跟随孩子,陪孩子玩一会儿,和孩子建立了比较好的联结后,再引入打算要解决的主题,比如:由家长制定一些搞笑的规则,让孩子来打破,或是让孩子来制定规则,让家长遵守,如果家长不尊守的话,就要受到处罚,这样用游戏的方式即满足了孩子不想遵守规则的想法,让孩子获得了掌控权,又让孩子明白了,不遵守规则的后果。3:增添趣味,远离无聊:有时孩子的情绪并不高,或是觉得游戏很无聊,那么可以在游戏里增添一些趣味,让游戏变得更有趣,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孩子觉得无精打采的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这时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困了是吗?来,让我当毯子盖在你身上吧。”然后倒在孩子身上,再唱一首摇篮曲。适用边界:虽然大人可以通过“先跟随,再主导”,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但“主导”也要“点到即止”,比如:即使找到了临界点,但孩子非常抗拒,不愿意尝试,那么暂时先放弃让孩子尝试,给孩子一些时间来调整,等孩子比较平静,心情也较好的时候,再去尝试。
【A1】:因为以前对女儿的管教太多,女儿缺乏掌控感和自信心,女儿特别害怕输,前段时间,女儿幼儿园组织小朋友比赛跑步,女儿输了,当时女儿特别不高兴,为了让女儿对自己更加自信,那段时间,我就天天陪女儿玩比赛跑步的游戏,每次都故意让女儿赢,女儿赢了之后,我还会鼓励她说:“宝贝跑的太快了,妈妈怎么追都追不上。”刚开始女儿还玩的很开心,但过了几天,女儿就不愿意玩了,女儿说每次都赢我,是因为我跑的太慢了,和我比赛跑步没有意思,当时我还觉得挺沮丧。为什么我当时是很有诚意的陪孩子玩比赛跑步,而且我还会故意让孩子赢,增加孩子的自信度,但效果并不好呢?一是因为我一直都是故意让着女儿,跑的很慢,没有增加难度,没有找到临界点,玩儿了几次孩子就觉得很无聊。二是因为我虽然引入了游戏的主题:“比赛跑步,谁能赢”,但没有增加趣味性,如果我在终点放些好吃的,告诉孩子谁赢了,好吃的就归谁,可能孩子会觉得更有趣。
【A2:推荐游戏】推荐给大家几个今天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起来的小游戏:1:比赛跑:刚才在我的案例中,我也提到和孩子比赛跑,但是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如果换成现在的话,那我又会怎么玩呢?在和孩子比赛跑的时候,我会假装信心满满的一定会赢,并且语气夸张的和孩子说:“我可是世界上跑到最快的人,我一定能赢。”但开始跑的时候却傻呼呼的怎么也追不上孩子,或是眼看要追上孩子,却傻呼呼的摔一跤,结果还是孩子赢。那么这个游戏怎么玩可以更好玩?如果孩子赢得太轻松,那么孩子可能会觉得没有意思,如果孩子赢得特别费劲,那孩子会觉得难度太大,也不会太想玩,所以要找到那个平衡点,可以在一开始让孩子轻松赢,然后适当增加难度:比如和孩子跑步的时候,大人和孩子并排跑,甚至超过孩子半个身子,等孩子又加速后,大人再适当的慢一些,让孩子再超过大人。
2:角色扮演游戏: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一种情况是家长扮演孩子害怕的那个东西,比如孩子害怕蜜蜂,家长就扮演蜜蜂。但这只蜜蜂眼睛不好,总是蜇不到孩子,不是咬到沙发或者桌角,就是自己摔一跤。这个游戏也可以置换角色,让孩子扮演蜜蜂,大人被蜜蜂蛰,大人被吓得到处跑。但总是躲不过去,比如腿被蜜蜂蛰了,还有一种是家长扮演那个害怕的人,比如我女儿特别的敏感,到陌生环境后会比较紧张,比较粘着我,以前她去上音乐课的时候,进教室后总是不让关教室门,因为把门关上,看不到我,我女儿会害怕,有一次我女儿晚上和我在家玩游戏的时候,对我说:“假装我要去上课,你在教室外面等我,你不要怕,我一会儿就下课。”我当时听完,心想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角色置换游戏吗?于是我假装是一个特别胆小害怕的家长,抱着我女儿说:“我不敢一个人在教室外面呆着,我看不到你,我害怕。”接着我女儿抱着我说:“我抱抱你,你就不害怕了。”我接着说:“不行,不行,我还是害怕,你不要去上课,你要保护我。”我女儿又说:“你就在外面等一会儿,外面有那么多家长呢,很安全,不要怕。”然后我又对我女儿说:“那你进去上课的时候,不要关教室门,这样我能一直看着你。”我女儿说:“我得把门关上,要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基本我女儿对我说的都是我平时对她说的话,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经常玩这个游戏,慢慢的我女儿去上音乐课,也不再害怕,而且进教室的时候,还会主动把门关上。这样角色置换的游戏,让孩子扮演强大的一方,家长扮演弱小的一方,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的掌控感,在孩子害怕的时候,不是要把孩子往前推,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害怕很正常,害怕的时候,爸爸妈妈会保护你,我们不必刻意教导孩子要勇敢起来,因为他自己的内心里,其实是有很大意愿去克服恐惧的。
3:做孩子的忠实粉丝:现在很多孩子都去学习特长班,这儿要说的是,对于特长班,首先孩子必须是真心喜欢的,而不是家长认为好就让孩子去学的,只有真心喜欢才有学习的兴趣,其次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家长和孩子太过看重孩子的比赛成绩或是结果,那么也可能只在乎结果,而无法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很难让孩子坚持下去的。因为孩子的年纪小,即便是自己非常喜欢的特长班,如果天天都回家练习的话,可能也会觉得枯燥,那么该如何增加一些趣味性呢?家长可以通过做孩子的忠实粉丝,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我女儿学习跳舞,每次我女儿在家准备开始跳舞前,都会说:“掌声呢?”然后我就会用非常夸张,非常激动的语气说:“掌声在这儿,好期待看你跳舞,好激动呀!”然后我女儿开始报幕,有的时候是我报幕,而在我报幕的时候,我会非常正式的,认真的说:“现在有请让我们期待已久的某某小朋友为大家表演舞蹈”,接 着我就会开始激动的鼓掌,而在我女儿中间休息的时候,我会像迷妹一样赶紧给我女儿递水或好吃的,并让我女儿给我签名或是合影,这样的方式让我女儿很放松,也很有成就感。不管孩子学什么,如果学的过程是愉悦的,那么孩子是愿意学下去的,可如果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别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很难坚下去。而对于孩子学习的成绩,结果,不管是好还是差,父母都能接受,而不给孩子压力或是评判,那么孩子也可以开开心心的学。在学的时候,孩子难免会感到枯燥,这时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缓解情绪,比如和孩子玩一会儿游戏,或是带孩子出去走走,总之有好的学习体验,要比学习的成绩,结果更加重要。
【课后练习】
1:(单选题)假如你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有明显的分离焦虑,作为家长你会如何安慰孩子呢?A:每天早上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都会给孩子买好吃的,来哄孩子开心。B:告诉孩子勇敢点,每天都会对孩子说教。C:觉得孩子刚上幼儿园,哭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等孩子适应了就好了。D: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你扮演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孩子,并且假装每天早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不想让“家长”离开,会抱着“家长”哇哇大哭,不松手。
2:反思你曾经在面对孩子害怕,怯懦,不自信时,你是如何做的?效果又如何?
1、(单选题)假如你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有明显的分离焦虑,作为家长你会如何安慰孩子呢?
D: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你扮演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孩子,并且假装每天早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不想让“家长”离开,会抱着“家长”哇哇大哭,不松手。
2、大概在三年前,女儿说她不想去跳舞了。我当时的反应是:都考过二级了,现在放弃,不想去跳舞,那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学费白交了?当时我问都没问女儿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什么不去?直接说不行。到跳舞的时间连压带哄,软硬兼施,“压”去了。感觉好费劲啊,特别不明白为什么?到下一次她又说不去,我再用以前软硬兼施的办法,可她开始反抗,怎么说都不去。这样反复几次下来,我说什么都没用,感觉特无力,遗憾放弃了。
今天的拆页给我很多启发,如果再回到三年前的场景,我会这样去做:
第一、认真听,多鼓励。我会好好听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因为什么害怕?什么退缩?让她感觉遇到事是可以说出来的,有办法解决的?妈妈在会一直在旁边支持和鼓励她。
第二、保持连接。比如在这跳舞这件事上,她动作做不到位,被老师批评了,感到沮丧。我先要认同她的情绪,才能理解她当下的那种状态。我会对她说妈妈小时候,写字写的很难看,也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很难受,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第三、合适的时机轻推一把。比如可以跟她玩些平时喜欢的游戏,枕头大战,写大字等等,让孩子的情绪稍微缓和一下。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她做我的老师。我也做不好某些动作,我表达出来,希望她耐心教我。或一起约定,当挑战成功某些有难度的动作时,给些奖励。或跟她一起看一些励志的故事,让她知道真正喜欢的事,就去努力做。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妈妈会一直支持她。
上面想到的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生活中跟女儿其他的事情当中,比如写作业,练字,其他的一些兴趣爱好,励志做个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