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个常规单元,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及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和“语文园地”。单元人文主题是“多彩童年”,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从“阅读”角度看,意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扫清解码障碍,提升理解的深度;二是为高年级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做铺垫。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本单元教学,需在已有基础上,从理解为先,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一、“难懂的句子”有哪些
本单元的四篇阅读课文,在理解上,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均有难懂的句子。
《童年的水墨画》由《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儿童诗组成。三首于小诗勾勒出了三个乡村儿童生活的剪影“溪边钩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描绘的画面跳跃又富有反差,语言疏密有致,用词富有韵味。如《溪边》里“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等诗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剃头大师》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选入课本时有改动。本课语言总体比较浅近易懂,但也有些句子从表面看,似乎有些矛盾之处,如写碎头发掉在小沙脖子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痛”和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这种滋味和“受刑”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再如,“我”帮小沙剃完头后,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这又是怎样的景象?学生若没有生活体验,理解起来也会有难度。
《肥皂泡》节选自冰心1936年写于北平的散文《胰皂泡》,编入教材时将“胰皂”改为“肥皂”,是一篇揉合了童话和寓言风格的优美散文,语言如诗般优美生动,本课难理解的句子还是不少的,如“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此句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学生需了解为什么天气潮法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的原因,才会明白母亲为什么总在下雨时节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再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五色的浮光”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在“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样态?如果学生没有观察过肥皂泡,就得联系上下文,通过字面意思去猜读。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件故事。课文最后小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样的话语,涉及道德的知与行问题,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是什么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教学,都要围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单元核心目标展开。那每篇课文的侧重点在哪里呢?主要的理解方法是什么?研读文本、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可以梳理出各课理解难懂句子的要点。
《童年的水墨画》课后练习要求是“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画面”“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显然,这一课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是“想象画面”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剃头大师》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课后练习要求“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里也提示了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可见,本课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是要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动手查查字典”等,让学生既“得言”,又“得法”。
《肥皂泡》一课,因肥皂泡的易破裂程度以及其色彩都和天气、光线等有关,课后又出现了冰心的简历“资料袋”,可见,“查阅课外资料”是本课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之一。另外,课后练习里还有让学生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所以,通过“朗读想象”来理解难理解的句子,也是本课需着重练习的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我不能失信》课文的导语里要求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课文最后一个句子的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来理解本课中难懂的句子。
由此可见,教师不只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供应商,更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教练。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学,而不仅仅是看到自己教了什么,怎么教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程序性知识,光靠老师教,是教不会的。它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运用,才能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