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一个在村小任教16年,来自甘肃平凉市大寨小学的老师,今天我分享一下自己的时间经历和思考。我亲眼看着一个班的孩子从五十多人逐渐较少到十几个(甚至到个位数),更为可怕的是村小的孩子还在减少!看着家长从无所谓到个个焦虑。我一直思考着村小的路在何方?
很多人讲村小要弯道超车,其实如果按城市的思维模式或者分数来说,可能永远超不过,甚至赶不上。个人认为真正的超车是立足师生的在地生活,做最真实、最美、最幸福的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也就是让老师家长从这里看到希望,让孩子喜欢认同脚下这片土地。
立足本土资源的乡土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也需许正是村小突围之道。一方面乡土课程能够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另一方面乡土课程为村小聚魂,撬动村小“突围”。
那么如何开展乡土课程实践活动,首先,我们得想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也就是什么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未来是什么?未来永远是未知的!个人认为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未知挑战来临之时,学生拥有如何去思考应对的能力!所以借助丰富的乡土资源培养孩子思考力的教育与才是重中之重!乡土课程的开发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为妙:认识脚下这片土地,融入学科知识,简言之就是“认识世界”;促进人与人的交流,融入社会,融入自我即“我与社会”;不断完善自己,找到自我做“最美公民”。
比如“苹果酵素口感探究实践课”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酵素品尝,从对原浆酵素的过滤,到稀释调兑,再到品尝酵素的味道,借助互联网等工具学习科学、了解家乡;第二部分是分组探究苹果酵素的口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对调制一定口味酵素的研究,这一部分的学习充分发挥各种可能,对孩子的思维不加限制,可以是加热、可以是加入调味剂、可以是制成各种不同的东西……可以求助于网络,可以问计与家长,可以……总之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只要符合孩子的逻辑就可;第三部分是品牌的设计、包装与营销,这其中重视孩子的思维训练,各个学科的融合,更重视孩子以怎样的状态融入社会。
那么作为一所村小,面对着“弱小贫瘠相伴、尴尬与倦怠并存、陪伴与人情缺失、掐尖与资源消耗型的模式”四座大山,如何才能起步?如何才能走远?我们平凉市教育局提倡并指导的区域联盟也许可以突破了这个瓶颈。我们有“课改联盟”、“阅读联盟”、“甘肃平凉三色堇小规模学校联盟”等。
“甘肃平凉三色堇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是由平凉市农村一线草根学校和教师在市教育局朱怀台和曹宁子同志的指导和见证下成立的民间组织。联盟致力于推动平凉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间的内部交流,形成小规模学校共同体,凝聚各方力量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我们在“乡土课程开发、资源库建设、教师成长、阅读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核心是:激发内需动力,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村小,我们村小的孩子,我们村小的老师不应该是怜悯的对象,我们社会力量也不是一味付出的活菩萨,我们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需要。如何在未来社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每个主体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做最好的自己。村小有着广阔的乡土资源,田间地头,树林小河、都是学习的对象。我们“三色堇联盟”搭建的《草芽儿》睡前故事会,只要你是喜欢讲故事、听故事、议故事,都可以参与,故事会在惠及联盟孩子的同时惠及了陕西河北等地的孩子,我们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聚合了优秀的人力资源,让每个主播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讲故事才华,每位孩子沉浸在优美的故事中的同时,也成了公益的主体。
关系是: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即时联结。
我们的周围有着多种形式的联盟。我们的联盟是自组织,没有刚性的要求,因为需要,所以联结。从成立时的9名教师人500来个孩子到现在的120多名教师2000多名学生。《草芽儿》故事会是推广阅读的联盟、《童心原创》是写作交流的联盟、我们今天的聚会也是一种联盟。只有找到了自己的需要,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事实上就是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只要把梦想点燃了,他一定会做出非常棒的成绩。
我们每个人,每个机构都是完整的个体,都是可以联盟的公益主体,而这个联盟的形式又是多元的、即时的、灵活的,可以是事事联结、人人联结、事人联结、个人与组织联结、组织与组织联结。只有发自内心需要的联结,才会打通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禁锢,联盟才可持续发展。
未来: 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件事都像数据库中的单元可以随时联结,我们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组织都是公益协同体的组成元素。目前我们的联盟还处在建设和摸索初期,从抱团取暖到协同发展再到“自组织”,还需要我们用智慧和现代工具一起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