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认清自我,正视现实!

精力管理的第二步,认清自我,正视现实。从外部流向内部,从自己流向他人,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

每个人对于自我欺骗都拥有无限的潜能。尤其是面对日常生活中令我们痛苦的时刻,我们常常会本能地将其挡在意识之外。

然而,如果将自我欺骗和逃避现实变成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代价也会随之而来。首先,令人不快的现实,并不会因为我们不关注而自行消失。

当我们害怕真相时,就会变得防备心重,思维也会变得固执且局限。而且,由于否认和自我欺骗也会消耗精力,用于重要事物的精力就会相应减少。

只有如实面对生活中最痛苦的事实和冲突,同时怀抱希望以积极精力投入生活,最终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会变得高效。

然而,自我欺骗常常在潜意识中进行,或者以伪装后的形式出现,为我们带来短期的安慰和长期的恶果。

自我欺骗的形式有哪些?

具体说来,自我欺骗主要有两种形式。

01、构筑防御系统

当我们的行为违背了深层价值观时,为了逃避那些最痛苦、最难以接受的事实,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构筑起自己的防御系统,让自己舒服一些。

找借口是一种常见手段。人们可能会承认自己粗暴、急躁或吹毛求疵,但却会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解释自己的行为,例如事出紧急之类。

过度补偿也是一种防卫方式,指的是将不被接受的情感以相对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自卑是一种不被大众接受的状态,所以很多人会以特别夸张的自信的方式表现出来。

02、责怪他人,并将自己看作受害者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还记得成功人士罗杰吗?他把工作中遇到的麻烦,统统归咎于老板对他不够关心和不景气的经济环境,同时用时间不够用,来解释自己为何不锻炼、饮食不规律、不陪伴孩子。

03、自我欺骗的另一种形式,是认定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

实际上观点不过是一种解读,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们就会围绕片面的事实进行二度创作,最终将自己的版本当做事实。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是面对现实呢?

作者说我们需要将自己当做研究对象,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详细审查,通过问自己一系列问题,找到现实与我们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为此承担行为后果。

我们可以问自己,哪些行为可以促进我们保持健康?我们的饮食情况是否科学?我们的睡眠时间是否足够,睡眠质量高不高?我们是否坚持锻炼?

如果我们的价值观是陪伴家人,那么,我们是否抽出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家人?我们是否注意自己的沟通技巧,让家人有更好的相处体验?

通过问自己问题,并寻找答案,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同时,我们还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作者称为表现障碍,比如说体能不足、急躁、糟糕的时间管理等。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通过问自己问题的方式,找到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