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观察: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也可以定义为自我察觉或者自我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想,从而不断更新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意识的呢?就拿我自己心路变化历程来举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种子阶段
应该是12年上大学那会看明朝哪些事,看到王阳明那一段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好好疼爱老婆却天天在院子里“格”竹子,后来被人称之为格物致知。当时理解的就是先生是自己好生待着,慢慢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因此也没有深究,当时觉得当年明月笔下的王先生很有趣,是个贼厉害的人物。
第二阶段:萌芽阶段
也是接触到一本书 思考,快与慢,作者是丹尼尔卡尔曼。丹尼尔认为人的大脑是分两套系统的,系统1是无意识且快速反应的,我理解成的是下意识“条件反射”做出的回应,比如你每次回家大概率会不假思索走之前走过的路回家,对待很多事情都这样,这里我想表达的就是当你第二次面对这个事情的时候你的大脑会搜索之前的记忆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场景然后做出类似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大脑都大概率习惯性的偷懒;系统2是需要经过费脑力活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如复杂的解方程或者是当你需要权衡利弊做出重要的决定的时候。这本书的可读性不强,但是实用性却超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买回来读一读。
这个阶段我是认为王阳明知行合一中“知”就是自身认可的一套自我行事准则,与丹尼尔卡尔曼的系统1有异曲同工之妙。你的知决定了你的行,你的行决定了你的知。知不是来自与书籍或者电影,它是你对过往经历的认知和理解,来自于你过去的行。你的行会决定你未来的知,这是我当时理解的知行合一简单点描述就是,这次你在这个环境的行为,下次再到这个环境你的大脑会大概率引导着你按照第一次的行为来做。不过王阳明是16世纪的人物,足足领先卡尔曼400多年做左右,请小伙伴们把“王守仁牛逼”留在在评论下方。
第三阶段:青涩果实阶段
前面两个阶段基本都是在理论上摸索,现实生活着并没有实践。在经过4-5年社会的毒打以及感情经历后,我开始运用“关我屁事”四字真理到实际生活中了,开始多多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和行为方式了(自我观察的雏形),慢慢开始有自我意识了。(我之前应该是主动付出型,凡事想着照顾别人的感受和情绪)我真的会面对着镜子自己和自己说话,自己对着自己笑。脑补起画面怎么感觉怪怪的,像个神经病哈哈哈哈。
还是拿我自身举例子,说说我是怎么运用自我观察这个小技巧的。比如几年前我会在刚开始和有好感的异性相处时往往想的很多,比较敏感,经常因为对方的一些小行为和言语搞得自己很难受。我现在也会在回忆里观察,且问自己为什么会敏感想得多?原因是很多的,沟通方式,语气助词,着装,经济条件,现场环境等等。多多观察这些细节,坦诚的回答自己并且接受真实的答案,进而发现问题所在并且相处解决方案。
总结下来就是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人活着本来就必将遭受存在的痛苦,你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感受是相似的,你模糊的感受到了和上次解决问题时候的熟悉感觉,说明你离最后解决问题也不远了。怎么写着写着感觉变成读书推荐了,本来就是想写着练练文笔的,做个记录。第一次下笔,不过真的挺享受这个过程脑海里感觉像放电影一样。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自我观察是一个人通往成熟理性极其高效途径。
By-景云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