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一场叩问天地的生命修行

站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抬眼,总能望见远处那道横亘天际的山脊——像巨人袒露的脊梁,在晨光里泛着古铜色的哑光。当地人说那是秦岭余脉的末梢,海拔不算顶尖,却足够让登山者在登顶时,忽然撞见天地展开的壮阔画卷:脚下的云絮漫过沟壑,漫过梯田里刚抽穗的麦浪,漫过山坳里飘着炊烟的窑洞,一直漫到天际线,与淡青色的远山揉成一片。这一刻忽然懂了左思笔下“振衣千仞岗”的意境,不是刻意追求的居高临下,而是当身体站上高处,衣角被山风掀起的瞬间,心头那些缠绕多日的琐事,竟也跟着被风吹散了。

振衣,从来不是简单的整理衣衫。记得去年在黄山天都峰,遇见一位背着画板的老者。他在鲫鱼背的窄道上站定,任凭山风把冲锋衣的下摆吹得猎猎作响,却不急着动笔,只是先抬手,轻轻将被风吹乱的衣领抚平,再把袖口的褶皱一一展顺。风大时,他便侧过身,让后背挡住呼啸的气流,指尖在衣料上慢慢摩挲。我问他为何执着于整理衣衫,他笑着指向远处的云海:“你看这云,看着散,其实每一缕都有自己的方向。衣服也是,皱着,心就乱了;理顺了,才能看进这山、这云里去。”后来见他落笔,墨色在宣纸上晕开时,果然带着山风的流畅,没有半分滞涩。

原来“振衣千仞岗”的真谛,在于借由高处的风,完成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人在平地时,总被琐事裹挟,目光局限在眼前的柴米油盐、得失计较,就像衣领上沾着的灰尘,自己看不见,却总觉得沉甸甸的。唯有站上高处,让山风穿过衣襟,才能惊觉那些缠绕心头的烦恼,不过是衣料上的褶皱,轻轻一抖,便能消散。就像古时有隐士登上泰山,在玉皇顶振衣时,望见齐鲁大地如画卷展开,忽然悟到“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此前纠结的功名利禄,瞬间成了脚下的浮云。这振衣的动作,看似是整理衣衫,实则是打开心门,让天地的辽阔住进心里。

若说“振衣千仞岗”是向上的舒展,那“濯足万里流”便是向下的沉淀。去年夏天在长江三峡,我曾见过纤夫后代老周在江边濯足的场景。那时刚过汛期,江水还带着浑浊的黄,老周却挽起裤腿,径直走进浅滩,让水流漫过脚踝。他的脚掌粗糙得像江边的鹅卵石,脚趾缝里嵌着泥沙,可当江水穿过趾间时,他的眼睛却慢慢亮了,像有星光落进瞳孔。“这水,从唐古拉山流下来,过了雪山,过了峡谷,带着多少故事啊。”他边说边弯腰,用手掌舀起江水,慢慢浇在脚背上,“以前纤夫拉纤,走累了就到江边濯足,水一冲,脚不酸了,心里的苦也好像被冲跑了。”

我试着走进江水里,起初只觉得水流带着凉意,漫过脚踝时,能感受到细沙在趾间流动,像温柔的按摩。可当目光顺着江水望向远方,看见水面上的波光映着蓝天白云,听见江涛拍打着礁石的声音,忽然觉得心里的烦躁也跟着水流慢慢漂走了。原来濯足的意义,从来不是清洁双脚,而是让万里奔流的江水,带走心里的浮躁。人在世间行走,就像双脚踩在尘世的泥地里,难免沾染上焦虑、疲惫、怨怼,这些情绪藏在心里,就像脚底板上的老茧,越积越厚,让人忘了走路的初心。而万里流的江水,带着天地的灵气,带着岁月的沉淀,轻轻漫过双脚时,也悄悄抚平了心里的褶皱。

就像苏轼在《赤壁赋》里写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振衣千仞岗时遇见的山风,濯足万里流时触碰的江水,都是天地赠予的良药。人这一生,总在追求更高的位置、更多的财富,却常常在追逐中迷失自己,就像衣衫被风吹得凌乱,双脚被泥沙裹得沉重。而“振衣”与“濯足”,不过是两种简单的动作,却藏着最朴素的人生智慧:向上时,借山风打开格局,不被眼前的得失困住;向下时,借江水沉淀心性,不被外界的浮躁裹挟。

记得在武夷山时,曾遇见一位茶农。他每天清晨都会登上茶山最高处,对着云海振衣,然后下山到九曲溪畔濯足,再回到茶园采茶。我问他这样做有什么讲究,他说:“振了衣,心里就亮堂,采的茶也带着山风的清;濯了足,脚下就踏实,炒茶时手也稳。”后来喝他炒的武夷岩茶,果然入口甘醇,咽下后有淡淡的兰花香,像是把山风与江水的灵气,都揉进了茶汤里。

原来“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隐士情怀,而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生活态度。不必真的登上千仞高山,也不必真的走到万里江边,只要在心里留一片高处的风,留一汪清澈的水。心烦时,便想象自己站在山巅,让风掀起衣角,把烦恼吹走;疲惫时,便想象自己坐在江边,让水流过双脚,把浮躁冲散。

就像此刻,我坐在书桌前,窗外的春风吹过窗台,卷起书页的一角。我抬手,轻轻抚平被风吹乱的衣角,忽然想起在黄山遇见的那位老者,想起在三峡见到的老周,想起武夷山的茶农。他们或许不懂太多大道理,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践行着“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人生哲学——在天地间舒展自己,在岁月里沉淀自己,让心始终像山风一样清澈,像江水一样从容。

这大概就是这句古语流传千年的意义:它不是在教我们逃离尘世,而是在教我们如何在尘世中保持清醒;不是在教我们追求极致的孤独,而是在教我们如何在热闹中找到与天地对话的方式。当我们学会在心里“振衣”,学会在心里“濯足”,便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拥有千仞岗的辽阔,拥有万里流的从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