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岁那年进理发店,还是会因为理发师的靠近而紧张。
青春期时,就觉得自己有“恐异症”——对,字面意思,就是害怕与异性相处。
而这还是“无差别攻击”,比如就算很亲近的家族里的异性,靠太近也不行,说太多话也不行。会感到不适,无措,紧张,难受,只想逃离。
没有与人深聊过这个话题,也没遇见过与我有差不多情况的人,所以至今还是有很大困惑,不知道怎么分析解释才好。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只是青春期综合征之一,慢慢长大成熟,多点阅历,多与陌生人交往就会改变。
但没有哎。
到了29岁,还是这样,没有变化。
哦,不对,还是有变化的——
学会了虚张声势。可以装作非常大方洒脱,甚至偶尔还有过犹不及的时刻,比如故意表现得粗俗,或故意“开车”,以显示自己并不扭捏小气。一切,为了融入群体。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表演很拙劣,连我自己回头看,都觉得可笑。但终归,态度是积极的。
说起来,由于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和评价,而时不时转换姿态,这简直令人无语吧?
还总说朋友活得太drama,我自己又何尝不是“戏精”?总是为自己设限,搞莫名其妙的人设。
理由是“生活所迫,尽力而为”,但这样操作下来,并没有变得更合群,更圆滑,反倒显得更个性更奇怪了。
那么,到底哪里出了差错?
哦,放不下身段。至少是没办法完全放下。
就好像青春期的小男生,面对喜欢的人,总是傲娇别扭,口是心非。明明想邀请她一起去看电影,却非要说“捡了两张票,为了不浪费,给你一张吧”……
对,我也是这样。想合群,只要真实坦诚就好,却非得为自己设计一张合适的面具戴上。
隔着一张假脸看人,如何不别扭。
小时候脑子简单,觉得交朋友有什么难的,真诚待人就好啦。
长大后才发现,待所有人以诚,敞开心扉,对我来说,竟那么难。
是不安感。越长大越不安。
不安什么呢?不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私密领域被外来气息侵犯的时候,这种不安感会达到顶峰。
原来如此。怪不得,刚工作时,男同事偶然来了个摸头杀,我反应大到蹦起来,并条件反射地说:离我至少两米远!
两米,当时的私密领域能忍受的极限。
当然,现在不会,现在就算坐着打字,有人靠过来看屏幕,我也能忍着一大片鸡皮疙瘩,做到面不改色。
这是身为一个成熟稳重成年人的自觉,尽管真实的自己已经炸毛炸成了球。
所以后来才发现,这哪是恐异症,明明是恐惧与任何人产生过密交集。
02
气息交融的瞬间产生的身心反应,不亚于深更半夜对独处之人说“你背后有人”。
能理解吗?
只不过,相对异性,对同性稍微好接受那么一点,毕竟,共通点更多。
生活中与异性接触最亲密的时刻,大概是看牙的时候。
灵光一闪,突然想到的。
戴着口罩的男医生,是能缓解痛苦的象征,所以无须害怕紧张——本能大概就是这么认定的。
然后又自觉判断:现在的牙医好年轻啊。
说话之前,通过身形和眼睛就辨识出来了。
竟然隔着口罩也能立刻判断一个人是否年轻,果然是岁月带来的眼力。换作19岁时,肯定看不出来。
年纪大了有大了的好处,至少比起年轻时的扭捏矫情,更显从容。遇事不管内里多么慌乱无措,为了不被看轻,也会硬挺起气势。
当然也可能因为,脸皮更厚了吧。
想起那会儿总听人说,小姑娘,脸皮太薄可不行啊,会吃亏的。
所以说,现在多好,心态上心理上,都比十几岁的自己强大多了,多好!
怪不得无数次幻想以现在的心态回到19岁,重活一次。原来,潜意识里,我想要没脸没皮,更洒脱地成长。
但怎么可能呢,就算有时光机能回去,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我依然还会是那个矫情扭捏的小㞞包。
不过,扭捏又怎样,大大方方扭捏怎么就不行了?
女汉子流行的时候,小公主小嗲精们就活该被嘲讽?
沙雕戏精流行的时候,较真的老实人就活该被冷眼?
什么非此即彼的魔幻世界啊。
03
我希望这个世界: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哦,知道什么是泥塑粉吗?
首先,泥塑是“逆苏”谐音,而“逆苏”相对“正苏”而来。
那什么又是正苏呢?其实很好理解,可以直接从字面看,就是——正常的苏。
比如胡歌某个粉丝,多数情况下都因胡歌的男性魅力而心动,那她可以看作是胡歌的正苏粉。
泥塑(逆苏)粉,说白了,就是女化自己偶像的粉丝——当然,他们对男艺人是女化,对女艺人就是男化。
泥塑粉,就是通常会把男爱豆看作女儿、公主、妹妹,把女爱豆看作儿子、哥哥、爹,的粉丝群体。
完全能理解这些人的心理。但从一些特别极端的粉丝身上,还是看到了一种两性对立的感觉。似乎不把男看作女,就无法认同,似乎把女看作男,才能更好代入。
不追星的人大概很难理解这种心态,我却相当理解(觉得我自以为是也没关系)。
有些人的确就是这样。
因为在她们的生活中,周围都是糟糕的异性,或者成长过程中,对异性缺乏认同感,于是追星时,潜意识会弱化掉男爱豆的男性象征,同时将理想投射到身为同性的女爱豆身上。所谓不泥塑不能活,极端得很。
提这个,无非还是想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和偏爱的权利,只要互不干涉就可。
别觉得世界非得围着你转,非得认同你的想法,都活得包容点,或者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点。
莫管他人,做好自己,会更开心。
就比如对王俊凯喊哥哥的,也别瞧不起对他喊姐姐的。把吴磊当女儿的,也别针对把他当儿子的。
不同理念,各爱各的呗。
做人最紧要就是开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