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有效读完一本书?(二)中,我们说过如果做好了选书,读书和做读书笔记这三个环节,我们对书的利用率就达到了80%,剩下的20%要看我们是否进行了内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三个问题。
1.为什么读书笔记做了那么多却还是记不住?
2.读书笔记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发挥作用吗?
3.过目不忘的本领能锻炼得出来吗?
只要涉及到如何学习,特别是如何快速学习,这三个问题总是会被人们问起。
关于学习,人们总会陷入一些迷思。通常你会认为读书笔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发挥作用。但如何发挥作用,怎么积累却少有考虑。如果只是单纯将做读书笔记看做是积累,那它能发挥的作用往往有限。
如果你做了那么多读书笔记却还是记不住,就已经说明问题了——你没有做好后续的复习和内化。
如果不去复习和刻意运用,读书笔记能发挥作用的时间,只是短短的一到两个月,最多两个月你就会忘光。所谓的长时间积累,不仅仅指做读书笔记这个动作,还包括后续的复习记忆和内化。这样的积累,不管是短时间还是长时间都会发挥作用,也自然能锻炼出过目不忘的能力。
所以想让读书发挥长效作用,就需要做好这20%的内化工作。
那如何复习和内化呢?
这里有三个方法可以参考。
1. 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认为,我们可以在固定场所中重读笔记,固定的场所会让我们回忆起读书的情形,加深印象。如果想简单的回顾,重读笔记就可以了;如果想回忆更多内容,可以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也就是我们做过标记的部分;如果想从头开始看,还可以重读原书。重要的是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例如,你可以设定每周看一次,将重读笔记的时间设定在每周日晚上七点。
如果你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重读,记忆会更加深刻。如果没有目的性地进行重读,读书笔记还担当了一个智囊团的角色,你往往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有的作家或广告人会有摘抄的习惯,例如奥野宣之本人,当他们灵感匮乏时,阅读笔记就成了获得灵感的好办法。
2.及时输出:写作或做分享
上学的时候,大家应该都有过被语文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记忆。还记得老师当时是怎么问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老师为什么要强调【用自己的话】呢?当时我以为是老师怕我们背参考答案,所以要我们用自己的话来回答。现在知道,这只是其一,其二是这么做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为死记硬背的东西很难得到灵活运用。如果是写成读后感,或者是跟同学讨论,才可能真正理解透彻。
读书也一样。所以《王者速读法》的作者齐藤英治说:刚刚得到的信息,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处理,留下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因为当我们决心做这样的输出时,才会正儿八经地去确认那些信息。这实际上也是筛选信息的过程,这样打磨出来的才是钻石。
输出的方式很多,写日记、读后感、博客、随笔都行(当然,读书笔记也是其中之一)。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最开始我只会在看完一本书后写读书笔记,后面读到同一个领域的书时,我发现不同书籍之间可以互补,给我新的启发,于是就将几篇读书笔记融合,整理输出。你现在看到的【如何有效读完一本书?】这个系列,就是我在看完《王者速读法》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写的。
也有人输出的方式是做分享和做培训,比如个人知识管理专家彭小六。第一次知道他也是通过BetterMe大本营的微课,后来又看了他写的《如何从0开始,3个月内出一本书》。他说最好的学习效果是边学习边分享,刚开始可以做线上分享,如果没有平台找你,你甚至可以创建自己的分享平台,比如千聊,朝夕日历,然后找几个小伙伴帮你听课。积累了一些人气后,你还可以尝试线下做分享。
对你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输出方式就行,比如画手绘或思维导图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有助于你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输出的时间。最好读完后就能将得到的知识及时传输出去。为什么呢?《王者速读法》的作者齐藤英治认为:
一股脑儿地只管速读,信息逐渐在大脑里杂乱地堆积起来,还没来得及将其转化为知识理出头绪,或者说在尚为成为智慧被自己吸收之前,新的信息又进来了。人们习惯上不大注重吸收用不到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好的信息也会有不被重视而黯然失色的时候。
所以读完后花半个小时输出吧,即使刚开始做得不太好也没关系。也不要总说没时间,如果没时间,那就用没有时间的办法,一点一点地输出。总之,坚持下去,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人生。(虽然这么说,其实自己也会犯懒,但既然这么说了,也不好打自己的脸,刚开始写如何有效读完一本书时考虑出系列文章,也是想督促自己坚持下去,所以现在是第三篇了,你也可以的)。
3.深入思考
刚开始的输出只是简单的写出自己的见解,到后面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会想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那如何才能深入思考呢?
前几天看了文案大牛李叫兽写的一篇文章,他说他学习一句话往往要找出五个以上的例子去理解它。我想也可以用在读书的输出上。因为自己想到的例子大多与我们自己相关,所以记忆起来印象也就越深刻。也许刚开始我们可能还做不到一句话找五个以上的例子去理解它,但慢慢来吧,从一句话开始。
以上就是如何进行内化的三个小方法。
这样通过阅读输入,思考后写作输出,然后通过网络或面对面交流,将自己的见解传输出去,得到反馈,再次阅读输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也才100%利用好了一本书。
这就是我关于如何有效读完一本书的见解和看法。如果你书读得很快,读书笔记也很多,接下来你可能还会遇到想找的书或笔记找不到的情况。那么最后一篇文章,我会补充聊一聊关于检索的一些小技巧。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大胆点喜欢吧,我的脸不会变红哒,因为......我是鱼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