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美】斯蒂芬·盖斯

1、列出所有你想要养成的习惯清单,做重要性排序,然后缩小这些习惯,直到小的不可思议。

比如:阅读习惯→每天读1页纸;冥想习惯→每天冥想1分钟;健身习惯→每天做1个俯卧撑。。。

微习惯要小到不可思议,小到不会有抵触心理,小到说出来觉得可笑,小到即使是你精疲力尽也能够完成的程度。

如果在完成过程中,还是有难度,觉得有抵触心理,就继续拆小,每天读1页书→每天把书拿出来;每天冥想1分钟→每天端坐闭眼深呼吸1次


2、用5why法,探求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诚实深入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一层层追问为什么,直到答案行程循环和重复。只有那些自己内心认同的习惯,才最有可能成功。别人的期待和外界的压力不能成就你,因胆怯而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会有用。

在这一步,目的是探寻内心,消除内心的抵触,得到自己真正想养成的习惯。


3、确定微习惯的行动依据,并纳入日程

依据是指能触发微习惯的东西,主要指时间和行为方式。从时间角度,如每天下午7点看书。从行为方式角度,如每天吃完晚饭后看书。

建议养成非具体习惯,即有多个行动依据的习惯。比如可以起床后、晚饭后、看完电视后、上完厕所后看书。多个依据可以多次触发习惯。明确后,可以列入日程。

可设置混合微习惯,类似二选一。

没有依据也没关系,因为微习惯小到可以随手完成。重点是要行动起来,一天一次,随时可做,睡前检查。

另,和坏习惯公用一个依据,可以起到瓦解坏习惯的作用。


4、建立回报机制,奖励自己提升成就感

所有关于自制力的方法论,都提到过这点,回报、奖励、激励至关重要,这是摆布大脑的利器。大脑喜欢的回报有糖分、大笑、看得到的成就。

设置固定的回报机制,或者在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或者在任何你觉得需要激励的时候,给自己一点奖励,休息一下。


5、记录追踪完成情况

最常用的大日历,日常打钩,一周一总结标记。手机电脑的各类打卡APP也可以。


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一旦开始做,大概率会超额完成,想做多少做多少,只要能保证第二天仍能达到最低要求。


7、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

尽量不要提高期待值,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避免因为自己能达标或者超额完成就提高期待。(除非你已经完成养成了现有习惯)


8、习惯养成的标志

标志就是去情绪化,做他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不会抵触,不用考虑,也不担心自己会不做。做了也不会激动。也可能会产生情绪认同,比如我不是在写作,而是认为自己是个作家。

拥有或者说养成一个习惯之后,就可以尝试更高的目标了。这个时间可能会很长,可能是60天,也可能是6个月。


最后是一个疑问,作者在最后给了备选方案,关于递增式提高微目标的策略,说如果长时间只能完成最低目标时,应该要提高目标。不理解,按照前文的说法,长时间只能达成最低,应该说明内心不认同或者有抵触心理,此时应该重新审视目标,把习惯缩小,为什么这里是提高目标呢?不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