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期待值,学会沾沾自喜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咨询中,对某些事情往往有着较高的期待,当然有着高期待并不是说就不好,说明我们很上进,期望自己更好。有着高期待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可能会一直盯着看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待值,此时的“盯着”已经分散了我们的一部分精力,此时反而不能更好的为当下的事情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就像自己约练的时候,作为咨询师的角色,期待着能帮助来访者,期待着能把来访者从他的问题中带出来,如果带出来了,自己会很开心,似乎在证明自己,似乎只有帮助把来访者的问题都解决了,自己的效能感才会更高。通常这种情况下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心里不自觉的会比来访者急,急的时候情绪相对就不够稳定,此时可能就会产生“推着”来访者走的感觉,没有真正的关注来访者这个人本身。我们可能都体会过被人推的感觉,一点都不舒服,明明不想走,有人使劲的要去推,结果就是越推越不想走。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像佛祖一样无欲无求,但我们可以降低我们的期待,咨询中一次没有效果很正常,问题不是一天养出来的,解决也不是靠一个小时就能解决的。所以接纳咨询中的效果不理想,也是对自己目前状态的接纳,接纳之后自己的内心才会平静,平静之后才会想到自己的资源。静下来,想一想,怎样问,才能引发来访者更多的思考,以前做的比较好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自己都做了什么?
排序
面对对方对某些事情,犹豫不决,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就可以让对方排排序,排序的好处就是能否分清主次,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排序和评量问句相结合,会让排序响更加的清晰。可以用一张纸列出最近想要做的事情,对其重要程度打个分?依据是什么?对其迫切程度那个分?依据又是什么?或者某些事物的优点是什么?能打多少分?结果可能就会一目了然,纠结也就不复存在。
面对工作中的事情,也是有重要紧急首先处理,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其次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排在第三位,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排在第四位。的确是会有这么一个顺序或者说叫象限。那么我们如果筛选出那些事情是重要的,那些又是紧急的,对,需要依据,也需要打分,打完分以后再把对应的事件放入对应的象限,就会更加的清晰有序。
面对生活中的琐事也是如此,比如说今天晚上我有三件事情要做,第一件,完成手头的工作(其他分部紧急需要,也很重要),ok,自然排在第一位,第二件事情,晚上的课程,对我来说很重要,但不紧急,有录音可以听,第三件事情,陪伴孩子和家务(陪伴孩子很重要,也不紧急,而且孩子有爸爸陪,所以推后)。日常事件列出依据已经很清晰了,如果再打完分,会更加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