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培训之行,如一缕春风,让我一度沉寂、自足自得的心泛起了无数个涟漪;如一丝甘霖,让我干涸迷惘的心灵得到滋润;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久久困顿我思想的锈锁。
转变观念,势在必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点亮学生的心灯,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如何让课堂变成真正的生态课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语文教学怎么去思考?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坚守语文教学本真。清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回到原点去发现问题,不忘语文教学的初心。语文的原点在哪里,就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每一节课前,我们都要想想,这堂课的设计是否以语文为核心,是否以语文活动为主题,是否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
比如朗读这一环节,我们的课堂上都运用了,但效果怎么样呢?跟肖培东老师课堂一比,答案就有了,我们的朗读流于形式,教师指点也不到位,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甚至一节课就没有了朗读声,即便有也很仓促,再好的文本,没有精彩的诵读就失去了美感。更谈不上来自语文的感动、来自于语言的感动。中规中矩的课堂没有错,但沉闷的氛围会把学生越带越死,还谈什么语文教学的本真?
修炼自身,夯实功底。离开了语言,语文就没有精神家园。肖老师的课堂语言幽默、精炼,句句珠玑,无论是点拨还是激趣,都能恰到好处。一个行走在教改前沿的专家,一节课都能光芒四射,余味无穷。正是扎实的功底,深深的语文情怀,让他与众不同。
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坚持读书的习惯;有没有天天坚持写作的习惯;有没有课堂上只挑不举手、躲在角落里、不抬头的学生这种勇气。我们不敢放手,是因为我们自身底气不足,怕驾驭不了课堂;我们依赖课件,是因为我们对这节课统筹帷幄不足,只重视了预设,而忽略了学生的精彩生成;我们不敢放开,是因为我们自身语言贫乏,知识储备量少。赵谦翔老师讲了一首《饮酒》,但知识外延是我们远远达不到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做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
教真语文,真教语文。不能为了教而去教,要提升学生什么能力,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教课件、教流程。肖培东老师说:拿到一篇新课文后要思考以下八个问题:文本特征、内容主题、编者意图、教学聚焦、语言手法、动机背景、教学价值、学情预判。尤其是课堂聚焦,我们上课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一个都是重点,结果哪一个都没弄透彻,肖老师采用的是一线串珠式,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突出讲,聚焦准确,方向明确,学生听得入神,教师讲得出彩,既有知识的融合,又有思维的碰撞,这样的课堂想不成功都做不到。
此次培训,一行人都获益匪浅,在反复的讨论中,达成共识,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前行之路,虽困难重重,但怀着对教育的热爱,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引领下,共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