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易中天中华史》第三部“隋唐”第13~16卷,颇有痛快淋漓之感,想必乃易一气呵成。小结如下:
1.《隋唐定局》为后人眼中的昏暴之君隋炀帝杨广正名,对封建、帝国时代政治和制度的分野总结得尤为到位,并对三省六部制的官僚政治制度、科举的官员选拔制度和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进行了详细而形象之解读。
2.《禅宗兴起》从全球视野回顾了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起源与发展,解释了拜占庭、阿拉伯和隋唐帝国之所以能创造影响世界的文明,宗教提供的信仰基础功不可没。作为非本土生宗教,佛教传入华夏后,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过程,最后形成了禅宗,深刻影响了后代华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3.《女皇武则天》浓墨重彩地为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人单独立传,可见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意义。谓之空前绝后,是因为之前两个皇帝是她的丈夫(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她自己则索性革了李唐的命开创武周王朝,后面两个皇帝是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再后是她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放眼世界历史找不出第二个。
4.《安史之乱》记录了安禄山起兵的来龙去脉,解释了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深层原因。由此分界,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女人、阉人、党人、胡人轮番上场,大唐帝国走向末路,进入长达72年的五代十国动荡时期。
5.坊间对易著中华史的评价差别甚大。个人认为,作为一套通俗史是成功的探索,把历史的线索与发展的脉络讲清楚了,虽是一家之言,却自成一派。不像阅读一般的正史那样枯燥无趣,易著最大特点是通俗好读:细节处像小说,易如一个历史侦探,拿着显微镜,通过对各种史料、传说和文物等线索的甄别和推理,力图还原历史现场,剥茧抽丝,为我们揭示历史上各个大事件和转折点背后的逻辑;明显的易氏语言风格,口语化处理随处可见,频用短语短句,惯用自问自答和排比对仗,读之朗朗上口;行文注意起承转合,而且逻辑性强,环环相扣,悬念迭出,让人读之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