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在码字仅仅是为了情感的宣泄,或者是为了展示自己。一些人码字是在练习,他们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的付出变现。
两者都是很正常的存在。
我想说的是后者,因为就我自己来说,我也是后面的一种人。记得大学的时候,有人问我为啥不去写文章挣钱,我说写文章是我的爱好,不想把它变成挣钱的工具。大学毕业之后,就很少再去写东西了,给了自己很多的借口和解释,后来我反思了一下,主要是懒惰和缺乏动力。
时隔几年之后,我决定再次拿起笔,给了自己一个小目标:坚持日更。目标虽然不大,但是真正做下去也是不容易的。而且我也知道,文字变现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给自己的潜伏期是:3年。3年之内我用来磨练自己的文笔和文字功底,不求收益。
回到开始,那如何去解决懒惰和缺乏动力的问题呢?这两个问题看似有相通性。懒惰是偏行动上的,缺乏动力是偏思想上的。问题的关键是缺乏东西的问题。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是自己的一项爱好,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还有就是写作在以后的日子里面有机会给自己带来收入的增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有钱赚不是很爽的一件事情?
你会写作?
这个问题其实有些扎心的。虽然经历的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实际上,在我看来我并不会写作。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时候我自己放弃的原因,给的借口看似合理其实很是荒诞。因为我不会,所以我放弃了。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怎样才可以?
那你要如何学习?
其实这个问题才是所有问题的核心,也是所有问题中做好的一个问题了。它比我不会做更有力量,更有穿透力。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关键要素是:学习、练习、试错、改进、重复、反思。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线把这些链接起来就是:时间。其实在想到时间的时候,我有些犹豫了,这条线是贯穿始终的,时间当然符合这个条件,但是还有一个也是十分符合的就是:反思。孟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不反思就无法知道自己的错误在什么地方,也无法去改进。
前面只是说了学习的要素,只是一个开端而已,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问题还需要继续往下深入,我想要说的是,缺少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步骤。对于学习,我需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风格的作者,去一字一句的看他的文章。分解他文章构思观点、结构、逻辑思路、文字运用。然后去模仿,模仿就是练习了。模仿之后自己学习创作,然后找到差距反思改进,再创作。这一个流程下来,思路已经清晰很多了。
所以学习的核心步骤点在于:学习、模仿、反思、改进。
看这就是写作和思考的魅力,我们总能在不断的思考和文字记录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想法。思想上多用力,行动上才会少用力了。
我是西城,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