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富兰克林.H.金 著] 程存旺、石嫣译
进度:1—46页。包括三版序言(英文版、中文版、再版),概述、第一章 日本一瞥、第二章 中国的墓地
一、世界上农业经营的分类:其一、前殖民地国家的大农场农业,即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因为美洲和澳洲被彻底殖民化造成资源规模化的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其二、前殖民主义宗主国的中小农场模式,即以欧盟为代表的“莱茵模式”,因为大量的向外溢出人口,在殖民化之后造成人地关系相对宽松。其三、以未被殖民画的原住民为主的小农经济,即“东亚模式”。(其实就是中国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与不可逆的四大经济规律:农业产业化问题是四大经济规律不可逆的约束作用。其一、要素再定价:农业要素被其他产业定价,其二、资本深化:一方面农业大宗农产品过剩;一方面城市食品过分浪费,其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其四、比较制度优势
三、东西两个“两河流域”农耕文明。西边,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半岛型农业——作物相对单一——小麦——随着欧洲殖民化带向世界;东边,即长江、黄河——大陆性农业——北方旱作、南方水作
四、农业的1.0到4.0,1.0:“盎格鲁—撒克逊模式”,通过土地规模化获取跟多绝对地租,借以形成剩余价值,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2.0: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也叫作设施化农业、工业化农业。3.0:综合性农协为载体的农业的三产化(即三产融合)。4.0更强调社会化的、城乡合作的互动的、生态化的农业(社会化生态农业)
五、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时间的1911年。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十多年....在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就已经知道使用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地贫瘠,土壤营养流失,“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是:不论施多少肥,过了几年,稻谷总会减产...”。就是因为化学肥造成农业问题很严重了,所以作者来东方找解决之道。
结果我们抛弃自己好的不要,把这一套已经明显出问题的方式拿过来用了这么多年,西化思想这么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