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问于大史大弢、伯常骞、狶韦曰:
“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
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
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
大弢曰:“是因是也。”
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
史鳅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
其慢若彼之甚也,
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狶韦曰:“夫灵公也,
死,卜葬于故墓, 不吉;
卜葬于沙丘而吉。
掘之数仞,得石槨焉,
洗而视之,有铭焉,
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
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
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古义今解:孔子旅游卫国,
卫国史官三人陪他座谈。
孔子说:“你们的卫灵公,
原是昏君,
朝廷会议不来主持,
国际会议不去参加,
一天到晚喝酒,
听音乐啦看舞蹈啦,
要不就是打猎,网野兔啦射飞鸟啦。
奇怪的是他死后由你们给他定谥,
不叫昏公而叫灵公。
他究竟哪点灵? ”
史官大韬先生首先回答。
他读过周公《谥法》一书,
晓得灵字用在这里是贬义词,
说:“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谥灵。”
史官伯常窍先生接着回答。
他认为灵字既含贬义,又寓褒义,
说:“灵公洗澡,
三位太太入盆伴浴,真不像话 。
不过,忠臣史鱼有急事要报告,
闯进浴室,灵公赶快抓浴中遮裸体,
不敢放荡,这也是事实。
太太伴浴时他是那样的放荡,
忠臣面前他又是这样的肃敬。
这就是为什么叫灵公了。”
史官豨韦先生最后回答。
他认为灵字是由天定的 ,
不是由人定的,
说:“灵公死了,准备下葬,先要问卜 。
龟甲占卜两次。
第一次的兆纹显示已竣工的大墓不吉利 ,
必须另找墓地。
第二次的兆纹显示葬在沙丘,
孟津渡的北岸,便吉利了。
沙丘勘定墓地,深挖墓穴,
发现石椁, 年代不详。
石椁冲洗干净,椁壁刻有古文字
曰:‘子孙象不住,灵公迁移来此处。’
可见灵公谥灵,由来已久,
不是咱们几个史官定的。
灵字用在这里是褒是贬,
咱们不清楚,只有天晓得。
大韬与伯常骞怎能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