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决定与华光决一死战。
深夜多吉的办公室,灯光照着设备红、黄、绿三色图谱,红色“最高级”是园区专属,多吉的设备完全达不到,也从未想过触碰;黄色“次高级”和绿色“进阶级”则是他划定的 “主战场”,比如光学支架(精度0.002毫米)、传动关节(误差≤0.003 毫米)、卫星辅助供电组件(精度0.005毫米),这些正是工业园不屑于大规模布局、却能支撑起“国内顶尖”地位的核心业务。
“华光想捣蛋,没那么容易!我的目标很简单:工业园做国内第一,我们就做稳稳的第二。”多吉指着图谱上红黄交界的区域,“最高级的蛋糕,我们没那个能力,那是工业园的核心竞争力;但次高级、进阶级的高端产品,必须干掉华光。华光现在靠补贴搅局,等他们撑不住,国内高端细分市场,咱们就是工业园外的佼佼者。”
“要做国内老二,就得让这些产品的质量和产能都稳定在国内顶尖水平。”格泽盯着图纸,“钛合金原料得用和工业园同等级的,下游协作厂也得按园区标准筛选,不能为了压价降低品质。”多吉点头认可:“邻市的军工级锻压厂,能把钛合金粗胚密度做到 99.7%,和工业园的供应商标准一致;城西的精密抛光厂,纳米级研磨设备是去年刚引进的,比国内多数厂商的设备先进两代;咱们自己把控最后的精度校准和组件集成,确保每一套产品都能对标工业园的次高级标准。”
第二天一早,多吉带着康复医疗机器人传动关节样品,直奔上海某医疗设备公司。对方此前在犹豫,工业园的产品虽好,但报价太高(单套8000元)。“您看这关节的表面粗糙度Ra值0.02微米,寿命测试达1万小时,和工业园的次高级产品参数一致。”多吉递上检测报告,报价单上的4800元格外醒目,交货周期还能比他们快3天。国内除了工业园,没人能做到这个性价比。
“我们每月需要500套,要是能长期保持这个质量,以后国内的订单都交给你们。” 对方的表态,正是多吉想要的,拿下这类对品质有要求、又在意成本的客户,就能逐步建立“国内老二”的行业认知。当天下午,500 套订单签完,多吉又马不停蹄赶往深圳,同样以“对标工业园次高级标准、价格低20%”的优势,签下300套光谱仪光学支架长期合约。
随着订单增多,多吉开始有意识地构建“国内顶尖”的产能壁垒。他给下游协作厂制定了“园区级”标准,甚至连包装环节,都要求用防静电、防氧化的军工级包装材料。有厂商主动找上门,希望加入协作体系,只为贴上“多吉合作方”的标签。同时,多吉投入利润的30%采购新设备,除了正在洽谈的二手七轴机床,还引进了两台激光干涉仪,将精度校准误差控制在0.0001毫米以内,接近工业园的标准。
华光重工很快感到了压力。“咱们也降价!”华光的销售总监提议,可王总一算账,要是再降10%,单套卫星辅助组件就要亏1500元,每月接500套就亏75万元,而军工补贴已经只剩之前的三分之一,根本撑不住。更糟的是,多吉还联合下游工厂推出了“批量采购折扣”,客户一次性订1000套以上,再降5%,这让华光的价格优势彻底消失。
三个月后,华光的资金链开始断裂,七轴机床因为开工不足,维护费都快赚不回来。王总试着联系多吉,想谈联合供货,却被多吉拒绝:“当初你们靠补贴压价的时候,怎么没想过给别人留条路?”
多吉这边,高端细分市场的订单越积越多。他还通过厂商的推荐,接到了东南亚某卫星公司的辅助供电组件订单(精度0.005毫米),报价比欧洲供应商低30%。格泽给多吉的利润表显示:每月次高级、进阶级高端产品的利润,已经能覆盖与华光同价承接的卫星组件亏空,还能结余15万元投入新设备 —— 他最近正在洽谈一台二手的七轴机床,准备攻克更高等级的精密仪器配件。
半年后,园区传来消息:华光重工正式退出市场。据说华光的民用业务连续五个月亏损,补贴耗尽后,再也无力支撑低价竞争。华光重工的退出,让多吉的“国内老二”地位彻底稳固。随即,多吉给华光打去电话:“这样吧,我出钱占有你们的股权。”
这天,多吉在车间验收新到的七轴机床,准备试产精度0.0015毫米的精密仪器导轨——这是他离工业园最高级标准最近的一次。格泽递来最新的行业报告,上面写着:“多吉精密配件厂,已成为国内高端配件领域仅次于塔克工业园的核心供应商,其产品在次高级/进阶级市场的占有率达70%,质量对标国际一流水平。”
阳光透过车间的玻璃窗,洒在“多吉精密配件厂”的招牌上。他知道,“国内老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守住这个定位,持续对标工业园的标准,未来不仅能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能带着“中国第二”的标签,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