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差别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大家都是同质化的话没有沟通必要,直接按要求、标准执行就完事。至圣2500多年前教育弟子“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物欲横流社会风气之下“经济学”、“成功学”类书籍销量一直名列前茅,人生是很多面组成忘的一干二净,基本集结到名利场的各类角逐当中。时代滚滚从战国发展至今人们乐而不疲重复着历史,从历史长河中没有吸取经验,而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古训演绎一遍再来一遍,以此来创造人类绵绵不断的爱恨情仇。
我现在已经活到了人生的中途附近,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现在正是上午,也快到中午。人在童年时从朦胧中醒来,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清晨的软弱,然后就要投入工作;在上午时段,他的精力最为充沛,但已隐隐感到疲惫;到了黄昏时节,就要总结一日的工作,准备沉入永恒的休息。按我这种说法,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题。这个想法不是人人都能同意的。我知道在中国,农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做是一生的主题。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在城市里则另有一种想法,但不知是不是很流行:它把取得社会地位看做一生的主题。站在祖宗牌位前,可以体会到这种想法。
2018年因工作到首都参加培训,下午下课跟着一位同学来到传说中的八宝山,在那里看到一位已故人墓碑上写着:副系主任、支部副书记、副教授、某某教研室副主任等等。假如能把这些“副”字去掉个把,对这位人当然更好一些,但这些“副”字最能证明有这样一种想法。这就是说,他们以为人的一生只有这两件事值得记述:这位为人民服务子弟兵曾经来到尘世,以及这些职位曾去为国尽忠,写别的都是多余的,写过“体制化”很多,入土还是在体制内安排的妥妥当当。恐怕在一份青年刊物上写这些墓前的景物是太过伤感,还是及早回到主题上来吧。
我时常回忆起以前的自己,心里斤斤计较,有时候口舌之快把事情真相告知天下,事后想起来“哎,何苦呢,说这些又要惹人了,自己修为还是不到位,需待提升来安慰自己。”上学小学每每老师让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如果这位同学回答错误,我便如公正的法官一样站起来毫不隐讳地一针见血地指出,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了不起。长大之后回想起孩童时期就有心胸比较狭窄。
刚开始上班时有时候和熟悉的说话,别人用错一个词,说错一个字我就要毫不留情面的指出来,说的对方面红耳赤方才罢休,从来不知道语言伤人不比刀剑轻,而我的世界便只剩口舌之争。目光短浅,将时间消耗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只会错失更好的机会,误人误己。
真正的改变是从上班三四年开始,见过不同的人,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看的书多了,我很庆幸自己上班期间将大部分业余时间看讲座和书海里。通过书了解到不同的人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风景,学会了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不再斤斤计较细枝末节。后来工作很多变迁,遇到善良的人也遇到自私的人,得到过帮助也得到过教训,遇到问题更喜欢从书中找解决的方法,自己倒变得越来越会处事。那时我喜欢上了那句“知世故而不世故”。同时明白:如果我们暂时无法行万里路,那就读万卷书吧,我们依然有机会见识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我们的心胸和眼界就不止眼前的苟且。
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沉淀,心智的成熟,心胸不断开阔,而女人特别是结婚生子以后,似一夜之间顿悟了一样,变得包容和忍让。有了孩子以后女人滋生母爱,心生博爱,便心胸宽广,时常用孩子般的眼睛去看世界,遍地开花,从孩子到他人,温柔以待、接纳和包容,像是自己的另一次重生。可见,心怀温柔,对世界充满爱我们的心胸自然会开阔明亮。
你用什么样心去理解世界,世界便是什么样,你将你眼睛看向哪里,你便收获哪里的景象。《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唐一菲卖惨遭观众心生厌恶,想翻牌却被打脸,她的所有说点无不是围绕着自己婚姻生活,从姚晨和凌潇肃离婚到唐一菲和凌潇肃结婚一起参加节目,已经过去了10多年了,而唐一菲自己心里始终放不下,斤斤计较,她把自己的心紧锁在过去的日子里,她的世界便只有那么一点,还要拿出来说给观众听,自然是不的讨好。反观姚晨从结婚生子到事业一样也没有拉下,不管当年离婚的时候如何,之后一直活的积极而不凡。凭借努力,事业更是峰回路转。
心胸开阔的人,能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不会自轻自贱盲目崇拜,不会盲目自信无谓贬低他人,不因为一时的处境而愤愤不平,不为逆境而停滞不前,他们心中永远有诗和远方,有自渡的能力,积极勇敢的追求更好的生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们的目光永远只会停留在眼前,他们会得意于眼前的那一片森林绿荫葱葱,却从不愿意抬头去看山顶的风景,他们会觉得山顶太遥远,旅途太艰辛,因为他们的心胸只容得下山脚的那些花花草草。而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们的目光注定也看得更远,他们懂得欣赏登山旅途上的一草一木,却更乐于见证山顶的迤逦风光。所以他们会一直向前,哪怕山高水长,哪怕路途险阻,他们也要攀山登顶,只为让人生更有高度。
加油陌生人,心胸练达需要主观意识的撑起,不在事情海洋里浸泡不可能练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