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产品众测收到了200多条评论,豌豆荚创始人与一览工程师也下场参加,给这个系列开了个好头。
#产品众测#是训练产品感的小游戏,来看第一期内容总结。
1、豌豆荚一览是做什么的?
小虎nickwang:一览根据手机上的app来给用户贴标签,同时抓取app里的内容推荐新闻。
牛冰峰:信息爆炸的时代,一览从两个方面巧妙地帮用户过滤优质内容:
1. 选择安装哪些app,则初步表示用户对这些app内容有兴趣;
2. 每个app自身内容是“无穷大”的,超出了用户的接受能力,于是又让app开发者再“精选”一次,每天只能提供少数优质内容。
产品本身让人想到了RSS,而且该是「RSS 4 APP」。
我只做豆腐:除了rss,也能把它当作一款发现内容型app的应用,下载一款应用前可以直接体验这个应用,会给用户更加直观的感受(相比简介与其他用户评论)。
Stove3:我不同意把豌豆荚比作RSS,对我而言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我在reeder订阅了很多产量很高的媒体,虽然我很少看,但是这些媒体对我来说是必要的:每天扫视一遍标题,挑感兴趣的看一眼,然后mark all as read。但这在手机上是不可能的,我根本懒得打开reeder for ios…
总结:一览是基于App的信息订阅器。
2、App信息订阅器的价值是什么?
抬抬高:在引导下订阅了四五十个应用,用了三四天,每天看几次,每次光浏览feed都看不过来,更不用说详读感兴趣或已收藏的内容(主要是文章)。何况feed在首页,已订阅的应用列表在个人中心,如果想取消订阅,要跑到个人中心里找到该应用删掉,订阅容易只进不出,导致最后看不过来索性放弃。
小季看天下:zaker还有来源辅助用户自主进行筛选,一览直接全都呈现出来,别说一分钟,一个小时可能都看不完。
ahata:内容就是一盆大杂烩啊。既然是内容订阅,就得有精确的细分主题,让我能一眼辨识和订阅,一览用App名和简介来做订阅对象,我很难耐下性子使用它,心累脑累啊。
总结:内容过载。
鱼丸_Regin:就B站来说,一览里面推荐的视频根本不符合我的兴趣点呀,我在B站会有相应的关注对象呀。总之大杂烩的炖菜不如一个个精品菜好吃。
正能量的先生:一览推荐的内容大部分无感,我还是要去其他的app里面查看我订阅的内容。我下搜狐只是为了看海贼,一览一直给我推电视剧(⊙﹏⊙)
非理性行动派:不同应用的内容比例如何设定?我看到的是娱乐类内容刷屏。
总结:内容推荐不精准。
罗克2011:下厨房的文章我只想周日看,但在一览里我每天都会看到。不同类型内容的查看频率是不同的,在一览中必须用相同频率查看。
李杨:不同的应用的场景很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心情进入。一览这样聚合,是不是把抓过来的所有app内容都当成了“阅读”或者“杀时间”的场景?
我又梦见了火车:「一览」改变了我对「某条信息」的阅读场景,这个场景感可能是由品牌认知,内容气质等不可见的附加认知来产生的。所以在一览上阅读信息,就是少了一种原汁原味的感觉。
总结:阅读场景的大锅饭不受认可。
3、吐槽时间
我又梦见了火车:「一览」做聚合失去了原有App的场景感,做推荐由于它没有用户极其个人的偏好等标签属性,所以又做不到个性化。产品形态广而浅。
璃-殇:不同来源、类型的内容(包括不同阅读频率)夹杂在一起,展示非常杂乱,用户获得所需内容成本大。信息流内容过多且用户心理预期不明确,会产生阅读恐惧症。信息维度单一。
Stove3:一览的模式有个小小的悖论在里面:用户使用一览的诉求是解决信息筛选的效率问题,但实际上一览的产品形态并不能解决,甚至反而影响了效率——因为用户普遍会订阅较多的内容。这和知乎日报3.0有点像,信息多了,筛选成本高了,就没啥兴趣了。说明人和媒体都不是理想的分类器。
junyu:回复@Stove3:这是个问题,现在确实普遍看过载的问题比较严重。早期没有引筛选机制进来是想先看一下用户会不会订起来,所以就没认为是MVP的一部分,现在来看是一定得加上去了。
注:@junyu为豌豆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牛冰峰:一览要面对的问题,正是当年RSS面对的。RSS对死掉表示「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You know, we died.」这么有野心的社会,谁也不会安安静静只做个内容提供者了~
4、再找找一览的优点
纯银V:一览浏览内容的交互方式,是我所见App中最佳的,用简单的“刷”这个动作,完成从内容页到列表页的流畅过渡,非常的漂亮。
崔赛虎:回复@纯银V:很早之前Pulse采用过这种方式
luyi还是那么帅:这是本类应用中用的最多的一个,离线功能真的是超级赞,自从发现知乎日报一不小心用了很多流量后,在外面通常都用豌豆荚一览。
牛冰峰:豌豆荚巧妙地利用了自身应用市场,用户搜某一个(类)App,无需下载即可预览其「一览」内容。一石二鸟,同时把自家产品在每一个相关app下都做了推广,甚是巧妙。
月球人simon:现在把一览用作翻墙工具,producthunter国内太慢,只订阅了他。
5、通过一览发现新应用
哪吒小水:个人觉得最好在于可以通过一览接触一些小众又有趣的app,对于手机内存不足的人来说,其实这点是很好的。
铁气球丶:产品刚出来就下载且一直使用,刚开始订阅的都是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应用,不过推送的内容很多并不感兴趣,后来订阅了很多不熟悉的应用,反而发现了很多好玩的内容。所以,对我来说一览不是发现内容而是发现应用,觉得内容有意思的应用会单独下载去把玩。
总结:有时推荐成功。
loliloli酱:这个产品目标是为了让用户发现应用而不是管理和筛选信息吧,虽然目标是这个,但是在发现内容模块里夹杂了大量(超过了一半)未关注应用的信息,这让人很烦躁。
神经的脑洞:第一眼让我觉得很困惑,首页出现的大部分消息来自我没安装的内容,然后我又去看了眼系统自动关注的应用,有52个,其中有11个是我已经下载的,我没下载就意味着我对这些应用兴趣并不大,甚至有几个是讨厌的。
总结:有时推荐失败。
6、关于产品细节
周揚颿_Leeves:「看看你app中有些什么好内容」这句标语过后,一个筛选动画将我手机内的app都刷一遍,然后显示出某些文章卡的叠加,这种动态化的引导一下子就让用户理解了该app的作用。
luyi还是那么帅:我关注了几十个应用,却通常只能看到三四个应用的信息,是按照什么逻辑来推荐一个应用的信息的呢?
Fulgens:昨天晚上刚卸载“一览”…实在是受不了那怎么都关不掉的推送。Android手机,问了几个朋友都是这样…
luyi还是那么帅:设置里清除缓存,点了之后直接说已经清空,惊呆了,难道是怕缓存占据太大,不敢让我看到数字吗?
弹偷儿:我很好奇,一览是怎么拿到iPhone已安装app的?
wuxiaoqqqq:回复@弹偷儿:按照web上检测一个app是否安装的思路来就行了。
注:@wuxiaoqqqq应为一览研发工程师
7、即刻粉丝的邂逅
徐安天宇:一览的产品思路从框架上看起来没问题,但是在和即刻对比后完败,用户使用所有的内容获取类产品,都是有倾向的内容获取需求,一览做的太泛泛,痴迷于交互却忽略了需求的细化。
trousersyun:第一次打开一览的时候,会显示扫描手机里已有的应用,但随后发现内容里有手机里没有的app,这样会让人很困惑。就算是感兴趣的app,也不会所有内容都合心意,所以以app为单位,不如即刻以主题为单位的内容筛选。
天天产品狗:如果把即刻跟一览相对比,用户阅读体验明显是即刻更好,从标题来看,即刻的标题都‘像’是嚼碎了的,然后告诉用户。真的不知道怎么嚼的那么碎?
小季看天下:碎片化阅读更多的关注在内容而不是来源,尤其是现在很多信息被重复报道,这也是我为什么弃用zaker而用即刻的原因。
付平非:我想看知乎去知乎,想看简书去简书,“在一个地方看其它App内容聚合”的习惯从来没有过。而且一览里除了内容,缺失其它功能,这往往是那些App留住用户的关键。
纯银V:回复@付平非:粗粒度聚合内容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即刻的细粒度聚合才是正确的姿势。
烧烧麦:一览是上世纪的RSS聚合器,而即刻订阅的是『一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