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以其独特的视角,表现出对现实的爱和憎,感到他们词里流动时代的沧桑感。同一时代,开创一代词风。
由于时代环境和个人内在特质的不同,李辛二人的词存在很大差异。
梦幻色彩
1.基调不同
李清照词总的感情基调郁闷感伤
例: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辛弃疾词总的感情基调气势磅礴,沉郁悲愤
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阳光正好 微风不燥
2.内容不同
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加上丧夫后的沮丧。诗里充满了浓郁感伤情怀,通过《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能表现出一个人孤寂凄惨心境。
辛弃疾是一个爱国将领,但报国无门,多少次梦想着自己能纵横沙场、击退敌军,从还而收复失地。然而现实的残酷和无奈,让他空有报国之心,无法付诸行动。所以诗里缠绕郁郁寡欢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夙愿。
例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现出诗人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3.表达不同
李清照的词清新婉约、通俗易懂,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倾诉真挚情。善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细腻的画面,来表达思想感情。
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辛弃疾的词则有雄奇壮志和豪放且保有曲折含蕴之特美。用英雄豪杰式艺术手段突破词之写作艺术的传统。在表达方式上,更是用典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用艺术形象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用历史人物来表现自己雄心壮志。
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
1.李辛词相同之处:都清新亮丽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灯火阑珊处
2.强烈的爱国情感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静水流深 沧笙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