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那天的母亲教育课刘主任讲情绪教养,讲了情绪教养的重要性,如何对孩子进行情绪教养,以及两个自我的构建,具体自我和抽象自我的特点。最后刘主任让大家总结自己的所得所思,轮到豆豆奶奶的时候,当她说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时竟忍不住红了眼眶,刘主任捕捉到了这个细节,说豆豆奶奶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内心却并没有觉得很幸福,有时候还会很委屈,她之前说的话感觉自己很自信,为什么这一次却说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呢?刘主任让我们说一说豆豆奶奶应该怎么办,帮她出出主意。
没想到刘主任第一个问了我,我也没有想得很清楚,就有点仓促地做了回答。我说,豆豆奶奶付出很多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心里会觉得很委屈,这点我也有很深的体会,之前自己工作也觉得付出了特别多,也很努力,但没什么显著的成绩,别人也不认可,后来慢慢通过学习改变,发现原来只是努力、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所以我觉得豆豆奶奶是不是也是付出的方式需要调整一下,需要更智慧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付出。刘主任听了我的发言,首先表示肯定,然后说我只答对了一半。
接下来刘主任说的一番话,让我有了很多思考,刘主任说豆豆奶奶为家庭付出了特别多,但是她没有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要求,更多的时候是把事情自己一个人扛。另外就是她自己的抽象自我没有发展好,她的付出是她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认可。老师建议她敢于表达,有时候也可以撒撒娇,后面又说了什么我记不太清楚了,只觉得内心有了一些思想在碰撞,觉得很想表达出来,急于和老师探讨一下自己的理解。下课后,我单独又过去和老师聊这个话题。
怎样才能活得幸福,又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们就豆豆奶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终我从刘主任那里找到了答案。她说一个人活出自己的价值,应该是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当成一种成长的磨炼,不要抱怨,身边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自己成长的。让自己强大起来,做什么事都要最用心地去做,做什么都能担得起来责任,而且又是发自内心去做事情,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赞美,而是为了让自己成长,让身边的人幸福。(我们身边更多的人的付出其实都是希望得到回报的,并不是愉快地承担责任,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承担的过多,心生不满,对别人吹毛求疵。)不再把责任推给别人,勇敢地承担起生活中的重担,不断锻炼自己,挖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为别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着贡献)。
我想面对生活除了努力拼搏,还需要坚毅、包容和智慧。另外还要懂得取舍,学会借力,明白课题分离,做到尊重他人,不干涉别人的课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独立、自信,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跟刘主任交流后,我觉得自己的方向更清晰了,已经到了午饭的点,我占用了老师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结束时我怀着歉疚、感激、愉快的心情离开了洛书汇。仿佛那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